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探千年窑火,寻文明之光——“邯梦磁窑寻光团”暑期实践调研团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时间:2025-08-1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刘师颖 王涵 - 小 + 大

滏阳河畔窑火明,漳水之滨文脉长。为深入挖掘磁州窑文化的历史底蕴,探寻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2025年7月15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邯梦磁窑寻光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循着磁州窑的历史根脉,踏上邯郸这片孕育磁州窑文明的土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富田遗址博物馆合照

残窑映初心:在断片里读见文明密码

活动首日,团队来到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在讲解员带领下系统了解磁州窑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始烧于北朝,兴盛于宋金元时期,其“白地黑花”装饰艺术开创中国瓷器彩绘先河。通过文物与史料,队员们直观感受金代白地黑花划龙纹盘等珍品的艺术魅力,对磁州窑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后续调研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图为白底黑绘龙纹大盆及磁州窑博物馆顶部图案的照片

非遗工坊问道:老手艺里的新活法

为探寻磁州窑传承新路径,团队走访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振宇父子的工作室。父子二人作为当代磁州窑传承的中坚力量,以“老手艺说新话”诠释传承,在坚守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大胆革新:精简72道传统工序以适配当代节奏;将生肖文化、国画技艺融入设计;经窑洞数百次试烧,实现瓷面水墨效果;以堆雕让纹饰立体,并用石头造型打破器型桎梏。赵师傅多次强调:“要不断学习新思想,把磁州窑历史揉碎融入心中,创造与时代结合的新磁州窑。” 他为队员们细致讲解每件瓷器的设计灵感与技艺细节,让大家在赞叹中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

图为队员采访赵大师及赵大师讲解

探访古窑遗址:追寻磁州窑文明之光

为追溯磁州窑源头,团队考察了盐店和富田遗址,这些“活化石”见证陶瓷业繁荣,加深了对其生产规模、工艺传播及历史地位的认知。在彭城老街工坊,团队观摩古法制瓷,刻花画花、制坯印坯等核心工艺,这些技艺经师徒相传,成为文化传承重要载体。

图为参观老工坊

异品坊实践:青春手作里的瓷艺新生

亲身体验环节,团队前往彭城异品坊尝试拉坯。在师傅指导下,队员们牢记“掌心托底、均匀上推”的要领,双手沾满陶泥控制旋转的坯体。这项看似简单的技艺实则难度极大,需保持手部稳定与力度均匀,稍有偏差坯体便会变形。经过多次尝试,团队成员成功捏制出自己的陶瓷器具,虽成品稚嫩,但大家对匠人的精湛技艺更添敬佩。

青春接力践行:以行动续写传承篇

结合调研所见,团队针对磁州窑技艺断层、传播有限等问题,梳理传承人心得,解码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将拉坯体验、制作实录剪辑成短视频在互联网传播,还走进柳颐社区宣讲让瓷艺贴近生活。队员们认为:“年轻人的传承未必是成为匠人,而是用熟悉的方式打破隔阂。”

图为柳颐社区宣讲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既要尊重传统、守住根本,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未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以青春力量激活传统,让磁州窑在时光里焕发新生。

(作者:刘师颖  王涵)

上一篇:砺行强体魄,久践筑未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雏鹰计划赴东阳开展多元活动

下一篇:三下乡-烟台理工学院:崂山面塑文化之旅,从工厂到社区的传承宣讲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