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云端筑梦・文润乡野:淮北师大实践队以文化为钥解码乡村振兴

时间:2025-08-1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天晴 周子婧 相进瑞 - 小 + 大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淮北师范大学“云端甜蜜电商助农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皖北大地,这支以文学院学子为骨干的队伍,以文字为笔、文化为墨,在田野间书写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水”。

一、专访见初心:基层干部与创业者的 “乡土答卷”

实践队首站便聚焦“乡村振兴的领路人”,深入专访基层产业推动者与青年创业者,倾听他们的乡土情怀。在一农农业砀山梨园,负责人周磊的扶贫台账上,“高于市价20%收购达标梨”的红色印记格外醒目。“2016年刚起步时,农户怕卖不上价,我们就立了‘保底价’的规矩。”专访中,周磊翻着泛黄的收购记录,讲述如何带动200余户脱贫,即“不是简单卖梨,是要让农户守住土地,更守住希望”。

图1:队员们参观冷库

图2:实践团队与一农农业负责人合影

在优菓农业玉米基地,返乡青年创业者张凯的故事同样动人。“在城市打工时,总想起老家玉米的甜糯,可再好的粮也怕‘藏在深闺’。”他向实践队透露,为了让玉米“锁鲜”,反复试验出“六小时鲜境”工艺——离地后6小时内完成分级、真空包装、杀菌入库,还在包装印上“两季耕耘,一捧甜糯”的文案,让玉米承载农耕智慧。“我是农民的孩子,回来就是想让‘土疙瘩’里长出文化附加值。”这份初心,正是乡村振兴最质朴的动力。

图3:优菓农业培育出的优质玉米

图4:优菓农业的加工瞬间

图5:优菓农业培育玉米讲解

二、直播传文脉:让砀山酥梨“带着文化出圈”

“家人们看过来!这颗砀山梨,背后藏着千年故事——从黄河故道的沙碱地,到如今的‘云端果园’,每一口甜都有历史的回甘!”在一农农业梨园的公益直播间里,文学院队员薛依婷手持酥梨,将梨箱上“砀山古梨园”的印章镜头拉近,同步讲述300年“梨树王”的传说。

图6:梨树王

图7:实践队开展公益性直播

不同于普通带货直播,实践队的直播主打“文化赋能”:果农现场试吃时,队员穿插讲解“早熟、中熟、晚熟三品错峰”的种植智慧;展示冷库时,延伸介绍“梨膏、梨汁深加工”如何延续梨文化生命力。文学院学子还提前撰写脚本,将“青皮缀枝”“果香漫野”的梨园景致,转化为“青梨凝露承朝露,古木盘根载乡愁”的诗意表达。直播不仅使订单突破 500单,更有网友留言“想带着孩子去砀山看千年梨树”,真正实现“卖产品”与“传文化”双赢。

三、馆中挖瑰宝:非遗与文艺的“当代新生”

为深挖乡村文化根脉,实践队专程走访砀山县博物馆与民间美术馆。在博物馆“黄河故道・梨乡记忆”展厅,锈迹斑斑的梨耙、泛黄的古梨园图谱,诉说着砀山“以梨固沙、以梨兴农”的历史;美术馆内,梨木雕刻、砀山年画等作品,让队员眼前一亮——梨木雕刻的“梨花仕女”纹理细腻,年画里的“梨园丰收图”色彩鲜活。

图8:“壹号梨园”牌坊前合影

“这些非遗不能只藏在馆里!”队员们当即记录非遗技艺细节,与一农农业达成合作:将梨木雕刻图案印在梨礼盒上,把年画元素融入电商宣传图。“以前觉得非遗离生活远,现在知道它能让农产品‘讲故事’。”美术馆工作人员的话,让队员们更坚定“文化助农”的方向。

图9:砀山梨深加工产品

图10:梨园合影

四、青春赋新能:文学院的“乡村振兴答卷”

此次实践,文学院学子以“专业性”为笔,用“实践性”为墨,交出独特答卷:他们撰写《砀山梨文化口述史》,将周磊、张凯的情怀转化为传播素材;以文学审美挖掘非遗价值,为农产品设计文化包装文案;以沟通能力搭建桥梁,让直播成为文化传播的窗口。

正如队员陈天晴在实践日志中所写:“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富口袋’,更是‘富脑袋’——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文化让乡村的‘魂’立起来,让青年的‘力’沉下去。”未来,这份“文润乡野”的实践,必将在更多田野间绽放光彩。

通讯员:陈天晴 周子婧 相进瑞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安徽理工大学:探秘煤都新势能,青春实践赋新能

下一篇:彝语跃动・兴乡声浪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