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华南农业大学智行筑梦队 - 小 + 大
近日,我校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华农“智行筑梦队”奔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向群社区,正式开启乡村调研。 向群社区概述 向群社区地处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城街道,辖区面积0.05平方公里,虽地域紧凑却功能完备。从人口结构来看,2024年辖区户籍人口2874人,常住人口1382人,户籍人口相较于2022年增加约60人,但常住人口却减少约390人。社区于1987年经清远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至今已有近四十年历史。四十年来,社区见证了当地城乡发展的变迁,积淀了独特的社区文化。凭借在社区治理与法治建设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向群社区曾荣获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等称号,这一荣誉的背后,是社区长期在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居民自治等工作上的扎实推进,营造出了民主法治、和谐稳定的社区氛围。 面对面访谈 调研小组主要采用与社区书记面对面访谈,以及实地走访社区的方式展开调研工作。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来,广东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全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样板。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凤城街道的向群社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及鲜活的文化遗产,在城乡融合发展浪潮中稳步前行,成为展现清远乡村振兴成果的缩影。 访谈期间,我们与社区干部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向群社区的各项具体情况。内容涵盖社区基本概况,包括人口规模、产业基础等基础信息;如硬件设施方面,医疗保障方面,休闲娱乐方面,商业服务方面等。力求对向群社区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 。 实地调研 基础设施是社区发展的“生命线”,向群社区始终将其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 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社区在公路、水利、电力等硬件设施上持续投入,保障基本运转需求。公路建设方面,辖区内公路均实现硬化处理,路面平整耐用,日常维护及时到位,有效保障居民出行安全与通行效率,为生活物资运输、商业经营活动提供基础交通支撑;水利设施邻域,通过修渠、固堤等工程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确保汛期排水畅通,减少内涝风险,保障居民居住安全与生活环境稳定。此外,在电力供应方面,电力基础设施完善,供应稳定可靠,既能满足居民日常照明、家电使用等生活需求,也能支撑社区内商铺、餐饮等商业经营的用电需求,无频繁停电或供电不足问题。 医疗保障方面,社区内设有一个医疗点,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可满足居民日常诊疗、慢性病管理等基本需求;附近的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则提供更专业的妇幼医疗服务,形成“社区医疗点+专科医院”的多层次保障网络。 休闲娱乐方面,东门塘公园紧邻社区,绿化覆盖率达65%,园内分布着2套健身路径(含漫步机、太极轮等10余种器材)、3处休闲凉亭、1条长300米的环形步道及1个露天舞池,是居民清晨和傍晚散步、健身、交流的重要场所,充满生活气息。东门塘公园不仅承担着日常休闲功能,更成为展现社区现代活力的生动窗口。 商业服务方面,社区构建了 “步行街 + 大型商业综合体” 的分级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与休闲需求。社区附近多条步行街形成密集的生活服务网络,沿街汇聚数十家特色餐饮店铺(涵盖地方小吃、饮品店等),每日傍晚至深夜人流熙攘,食物香气与市井交谈声交织出浓郁生活烟火气;两侧商铺包含服装店、便利店、日用百货店等,商品种类齐全且价格亲民,居民步行 5-10 分钟即可完成日常采购,据调研可满足大部分的日常购买需求。区域内大型商业综合体顺盈城市广场则作为重要补充,入驻商家近 200 家,日均人流量超 3000 人次、月均近 10 万人次,集连锁餐饮、品牌购物、亲子娱乐、影院棋牌等多元业态于一体,既满足高端消费与综合性休闲需求,也填补了步行街服务范围外的需求,其现代化设施与丰富活动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延伸。 向群社区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始终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在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上成效显著。污水处理设施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定期维护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达标,目前社区内无大面积黑臭水体,水体环境良好。生活垃圾处理推行分类收集制度,社区内合理设置标注清晰的分类垃圾桶,并且有4个专门的垃圾集中堆放点。社区还通过海报宣传、讲座、志愿者入户等方式普及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参与率。生活垃圾由专门机构定期上门收集运输处理,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完整链条,组织“垃圾分类小能手”亲子讲座8场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从垃圾处理及社会宣传两个方面减少了环染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推动社区绿色发展,居民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寻味清远 团队成员们深入走访了向群社区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店铺。 我们不仅用镜头记录下美食的制作过程,更用心感受着这里独特的人文气息。当相机快门声响起时,我们捕捉到的不仅是勤姨熬制糖水的专注神情、腊味师傅展示古法技艺的娴熟手法,还有食客们品尝美食时那会心一笑的温暖瞬间。这些生动的画面,都在诉说着向群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传承人们的促膝长谈让我们收获良多。坚守仓前街糖水铺四十年的勤姨说:"每一碗糖水都要对得起街坊的期待"。无论是烈日当空的盛夏还是银装素裹的冷冬,“她”总是在熟悉的小巷---温暖的港湾,默默地滋润每个清远人的心脾;“她”曾在央视当过主角、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的“仓前街糖水”,不足50平的店面承载了近半百年的清远人甜蜜。 鼎福腊味店沿用《清远县志》记载的古法工艺:只取本地土猪后腿肉,手工切丁配以醇香米酒,在竹竿上经七日北风自然风干。不添加防腐剂,仅靠阳光与风的力量,成就腊味琥珀般的透亮色泽和咸甜交织的醇厚酒香。 鼎福腊味店的传承人告诉我们:"腌制腊味最重要的是用料"。听着他们讲述坚守与创新的故事,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份传承的温度与力量。 在走访向群社区颇具特色的早滴见西餐厅时,我们被店主独具匠心的经营理念深深打动。餐厅老板对我们说:"关键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这句话在他精心布置的店面中得到完美诠释——窗帘上是店主亲手扎制的水晶蝴蝶,目所能及的地方都被布置得错落有致。这种将心意融入每个细节的执着,正是向群社区餐饮文化最动人的注脚。 感受与启发 感受 这趟走进向群社区的实践之旅,让"智行筑梦"突击队的每位成员都深深沉醉于向群独特的惬意生活之中。时代的变更,人文的流通,红砖瓦砾留存下时间的痕迹。 宽阔的公园却留不住儿时的回忆,但那些藏在巷弄里的老味道依然鲜活——清晨肠粉店升腾的蒸汽里,老街坊们用熟悉的方言寒暄;午后树荫下,几位阿伯围坐石凳,一壶茶就能消磨整个下午;傍晚的灯火渐亮,滋滋作响的炒锅声中,飘散着几代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五天来,我们用镜头定格了2000余个精彩瞬间,用地图勾勒出社区的美食图景,更用心记录下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烟火味道。愿这份凝聚着团队心血的调研成果,能让更多人发现向群美食的魅力,让这些饱含乡愁的岭南风味永远飘香! 启发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眼前的一切深深触动着我们。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使命,在我们这代人肩头有着千钧重量。我们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彰显华农学子的能力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华章。 (作者:华南农业大学智行筑梦队) |
上一篇:“心向阳”师生赴鲁实践:奔赴山海觅科技前沿,流光岁月探发展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