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0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雅静 - 小 + 大
盛夏七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碧江实践队深入广州市从化区罗洞工匠小镇与溪头村,开展以“乡咖创变”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年轻的队伍聚焦乡村生态咖啡这一新兴载体,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探寻“咖啡+”如何赋能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碧江实践队 青年主理人:乡咖工坊点燃乡村“创业梦” “我们卖的不只是咖啡,更是乡村文化体验。”罗洞青年乡咖工坊主理人谭城坦言。这位曾经的医疗从业者,在政策扶持下组建12人青年团队,借力“6个月免租培育期”,将荔枝蜜、鸡心柿等本土风物融入特调饮品。面对客流焦虑,他们开辟研学培训(课时费仅为市价一半)与“一日店长”体验,为高校生提供创业试验田。“敢把咖啡店开进村里,就是看中它链动非遗手作、露营经济的潜力。” ▲图为成员访谈罗洞青年乡咖工坊主理人谭城 学子心声:环境吸引人,交通难留人 “能看着咖啡师在竹林旁冲煮,比城市咖啡馆更治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小萌赞叹从化乡咖的生态氛围。但被问及毕业去向,她无奈摇头:“交通太不便,一点留下的念头都没有。”多数学生愿尝试短期店长体验,却鲜少考虑扎根——这成为乡咖持续吸引青年人才的现实瓶颈。 ▲图为成员访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村民声音:新业态的接纳与疏离 在从化良口镇溪头村,个体经营者对乡咖态度呈现分化。一位湖南籍经营者认为咖啡店让村庄“很洋气”,环境舒适但“湿气重”。另一位本地经营者则因“喝了咖啡睡不着”从未踏入咖啡店,对茶饮、甜品也无兴趣。尽管承认游客增多可能带来客流,但他强调“是村带动咖啡店,而非咖啡店带旺村”,但是愿探讨“小吃+咖啡”联营的模式,还是想让村里经济好起来。 ▲图为成员访谈从化良口镇溪头村个体经营者 实践洞察:政策东风下的融合探索 一周的调研让队员们触摸到乡村振兴的复杂肌理:政策东风下,“咖啡专委会”正整合从化产业资源;非遗工坊与乡咖的空间联动,碰撞出文化传承新场景;而如何打通交通末梢、拓宽客群年龄层,仍是破局关键。“主理人们把岭南风味装进咖啡杯的勇气,正是青年助力乡村的缩影。”队员陈雅静感慨。 ▲图为碧江实践队与罗洞青年乡咖工坊主理人谭城合照 一杯杯融入本土风物的乡村咖啡,正成为串联起田园风光与城市消费、传统产业与青年创意的纽带。碧江实践队将以青年视角为“乡咖创变”注入智慧火花,让承载岭南风物的咖啡香,飘向更广阔的城乡融合之路。 这场“乡咖创变”调研,不仅是一次对农文旅新业态的解剖,更是一次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通讯员:陈雅静) |
上一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杉行突击队:双师赋能育英才,青春筑梦绽芳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