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珠海科技学院:以青春之名赴使命,用行动之力筑乡村

时间:2025-08-2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珠海科技学院重生之我在陆河卖青梅突击队 - 小 + 大

于2025年7月7日星期一,我们三下乡突击队深入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开展以“短视频助力青梅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聚焦陆河“中国青梅之乡”的生态与文化优势,通过视频创作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我们团队足迹遍布世外梅园的葱郁梅林、观天嶂的云海峰峦、千年古刹观天寺、充满红色印记的莲心湖村、一望无际的洋岭梯田、充满生活气息的岭南民俗馆以及有着现代艺术魅力的赖少其艺术馆,并参观了青梅加工小作坊,了解青梅及其加工产品目前的销售瓶颈,全方位捕捉陆河的自然肌理与人文脉动。创作中我们创新采用“双线并进”策略:一方面以无人机航拍、延时摄影呈现梅园四季画卷与观天嶂日出奇观,另一方面通过村民口述、作坊纪实镜头讲述青梅产业故事。团队特别注重新媒体传播规律,制作了适配抖音、微信等平台的系列短片,将陆河人文和自然文化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青年化叙事。实践成果显著:在抖音上累计完成多部相关作品发布。系列视频全平台传播量,评论数,收藏数也达到多次。我们用镜头架起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以青年视角为粤东生态型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媒体动能。

活动开始前我们受到陆河县水唇镇镇政府的重点重视与热烈支持,并针对我们团队的要求与需求展开座谈会,领导们指出,欢迎年轻的高校学生来到陆河县水唇镇当地进行三下乡活动,振兴家乡产业,用青春之力,奔赴乡村脱贫战场。拥有政府的支持,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在摄影方面获得了巨大的便利与通行,由此仅代表我们重生之我在陆河卖青梅三下乡突击队由衷地感谢水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奋斗是青春最美丽的底色,辛勤劳作书写美丽乡村,朴素的村民们在夏日中辛勤劳作,离不开村民们的合作,将大家精密联系,展现出陆河乡村地区最好的一道风景线。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劳动是最美的注脚。瞧!画面里,孩子们在田间忙碌,他们小小的身影穿梭在绿意间,认真地打理着农作物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对土地的热爱。

溪边,孩子们洗净收获的成果,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他们用稚嫩的双手,体验着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

抵达陆河洋岭梯田景区,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本应生机勃勃的梯田,如今却一片荒凉。7 月的骄阳似火,炙烤着这片土地,田地里干裂的泥土张着大口,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干涸与沧桑。大部分梯田都没有种植作物,裸露的土地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刺眼,只有少数几块田地里,稀疏地长着一些低矮、发黄的农作物,毫无生机可言,丝毫不见网络上那郁郁葱葱、充满活力的模样。曾经因美丽梯田景观而名声大噪的洋岭村,如今也显得格外冷清。许多村民都外出打工或搬到镇上居住,村子里的房屋大多紧闭着大门,门口长满了青苔,一片衰败的景象。偶尔遇到几个留守的老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沧桑。与村民交谈中得知,由于近年来天气干旱,水源不足,加上耕种梯田的收益微薄,很多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里寻找更好的生活。虽然政府也曾大力支持复耕梯田,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尽管农民们还是保持乐观心态面对困难,多样化种植农作物,但面对诸多现实难题,效果并不理想。

我想,大学生三下乡的意义就在于此,到人民群众中去,利用媒体的力量,放大农民问题,助力农民农业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摄影机聚焦于青梅特色产品,我们团队前往青梅产品售卖店,探索青梅产业与健康养生、美容护肤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今年来青梅酒收到年轻人的广泛欢迎,带来年轻人所追求的“微醺感”。青梅果脯可延长青梅的保质期,度过产品竞争期,同时做到消暑健食的功效。除传统的青梅酒、青梅果脯、青梅酱外,可进一步研发青梅膳食纤维食品、青梅酵素、青梅含片等功能性食品。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陆河青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与企业的创新进取。从标准化生产到电商平台拓展,从品牌打造到科技研发投入,陆河青梅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如今,“陆河青梅” 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众多企业的青梅品牌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最后,老板也向我们突击队袒露,虽然政府扶持,但是由于近年来,经济的每况愈下和市场竞争下,青梅的销售变得越来越难,所以老板对于我们的到来眼前一亮,他希望未来,大学生三下乡可以助力陆河县的青梅发展,振兴乡村,真正地改善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我们还根据陆河县水唇镇特色岭南农业产品,根据我们突击队的专业特长设计了青梅制品与陆河特色稻米的包装与宣传海报。

本次陆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通过对陆河县水唇镇各地的特色岭南产品的深度调研,利用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实现青梅制品、梅花制品等农产品的设计包装,是一场知识与乡土的深度对话,更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专业维度看,这既是对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专业技能的实战检验,更是将美学理念、市场思维与乡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的过程。设计师们通过调研青梅种植的乡土故事、梅花文化的精神内核,将田间地头的自然气息、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融入包装语言,让每一款包装都成为承载乡村文化的 “移动名片”。

最后,在陆河县水唇镇的三下乡特色农业调研之旅,是我们团队将专业理论扎根乡土大地的珍贵实践。初到这片青山环抱的土地,漫山青梅的青涩果香与农户晒场上梅花制品的淡雅气息,便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特色农业与乡村肌理的深度交融。一周的走访中,我们踩着晨露走进青梅种植基地,听老农户讲述 “一株梅树养三代人” 的故事;围坐在手工作坊的竹编筐旁,看非遗传承人将梅花花瓣转化为清香四溢的花茶与糕点;在镇合作社的仓库里,对着堆积如山却包装简陋的青梅农产品,更深刻理解了 “好产需好颜” 的现实需求。

这段经历让我们明白,乡村调研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当我们用专业知识为农户讲解包装设计对品牌溢价的影响时,他们眼中的期待与信任,成为我们克服调研困难的动力;当发现当地梅花文化中 “坚韧高洁” 的精神内核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高度契合时,团队成员连夜修改的设计方案里,第一次有了超越课本的温度与巧思。我们曾为如何平衡包装成本与美学效果而争论,也曾因农户一句 “你们的设计让梅子更有精气神了” 而热泪盈眶 —— 这些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里碰撞出的火花,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乡村振兴,需要专业智慧与乡土情怀的同频共振。

作者:珠海科技学院重生之我在陆河卖青梅突击队

上一篇:以“金银”为媒--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新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