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曾雪妮 雷雨恬 - 小 + 大
2025年7月17日至24日,西安工程大学暑期实践团赴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以“数智赋能边疆·普语润泽西藏”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响应“数字中国”战略、“文化润疆”工程延伸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计划。 时光留影:镜头里的变迁 团队开展“时光留影”活动,为孜庆夏村等多地老人拍摄照片。镜头中,见证旧西藏苦难的老人与藏式新楼、现代化设施同框,昔日农奴院旁的新楼群与走向国际的氆氇手工业,同老人们的笑容交织,定格成西藏从封建农奴制到新时代发展的生动缩影。 (图为实践团开展“时光留影”活动) 感悟辉煌:历史见证巨变 实践团走进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主题展馆,通过1965年自治区成立照片与今日拉萨全景对比、青藏铁路建设者事迹,感受发展脉络。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文物与影像再现旧西藏苦难与民主改革巨变,成员面向党旗宣誓。寻访扎根基层12年的内地干部,聆听脱贫攻坚故事诠释新时代“老西藏精神”。江孜县帕拉庄园内,旧贵族庄园与农奴院的反差见证人权进步,周边新楼群与氆氇产业彰显发展活力。 (图为实践团在党旗前庄严宣誓) 普语牵情:架起交融之桥 在孜庆夏村村委会,“普语牵情,雪域童行”活动中,成员与孩子用汉语互动,“扎西德勒”与“你好呀”消弭陌生。古诗接龙、绕口令等让语言学习充满乐趣;汉藏互译小课堂上,孩子们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一家亲”双语互译,感受文化交融;“心中的城市”绘画活动中,共绘天安门与家乡元素,厚植家国情怀。 (图为实践团与小朋友合影) 非遗赋能:传统技艺焕新 实践团走访江孜县群团工作部与阿佳格桑工坊。县群团部负责人央吉介绍,政策支持下氆氇已成国际文化名片;工坊负责人格桑卓玛展示了氆氇在材料与设备上的革新。一级重度残疾的次仁片多赴上海学艺后拿下4万元国际订单,其增收事迹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例证。 (图为江孜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顺利挂牌) 红色传承:精神血脉延续 在“英雄城”江孜,团队开展红色寻访活动。江孜抗英纪念馆内,藏族同学讲述捍卫领土事迹,指导老师张鑫结合《红河谷》再现壮烈场景;宗山古堡枪炮痕迹坚定传承爱国主义的信念。在亚东县,乃堆拉口岸展示馆展现其从贸易通道到主权象征的转变,戍边战士“寸土不让”誓言动人;三位藏族阿妈40年每周背菜拥军的故事,彰显军民鱼水情。 (图为实践团参观抗英博物馆) (图为实践团在乃堆拉口岸前合照) 数智搭桥:跨越数字鸿沟 在孜庆夏村,团队开展“数智赋能,心系边疆”活动,“一对一”教村民使用“豆包”“DeepSeek”等AI工具,推广汉藏双语翻译软件,指导线上参保操作,助村民享受智慧生活,跨越“数字鸿沟”。 (图为实践团指导村民线上参保) 石榴籽同心,雪域共筑梦。本次实践中,汉藏师生朝夕相处、并肩作战,让“石榴籽精神”在高原生根发芽。团队见证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把幸福生活织进氆氇经纬,生动诠释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团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扎根者访谈、非遗传承、数智培训及普语润藏等活动,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时代强音。 (作者:曾雪妮 雷雨恬) |
上一篇:在沃野|人文学院“绿廊温度,金堤众缮”赴鲁豫黄河生态廊道调研服务团:解码黄河生态廊道肌理,擘画流域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