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尚慧英 - 小 + 大
日前,贵州大学“布依八音”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走访了黔西南兴义市沧江乡峰林布依以及布依族文化保存地龙井村。团队成员用文化发现者的听觉去聆听“八音”的珠玉之声,以文化传承者的角度来感知“坐唱”的天籁之声,深入浅出地调研布依之乐“八音坐唱”的源头支脉、发展痛点,从而探寻中华非物质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曲艺——布依八音坐唱传承创新的良思路、新路径。 “如听仙乐耳暂明”,非物质文化民间曲艺“八音坐唱”的弹唱演绎离不开多位民间艺术家的集体合作和熟练操作。在走访中,“八音坐唱”的艺术家梁中玉先生强调八音坐唱的演奏需要“多练,手熟”;在现场,成员观看且欣赏了布依族老一辈艺术家弹唱的正宗“八音坐唱”曲子《敬酒歌》、《布依婚俗》,清晰地感知到八音的弹唱不仅需要演奏者手熟口灵气足,更需要各个演奏者眼口相观、彼此配合。据演奏者杨女士介绍:布依八音的典型特征是“双八”配合,即八人分持牛骨胡或牛角胡、葫芦琴或葫芦胡、月琴、刺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轮递说唱,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的情形。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强烈的音高和音色对比,还能增加演唱的情趣。团队成员发现表演者常常以第一人称“跳入”唱叙故事,加入第三人称“跳出”解说故事,让八音变化多端,余音袅袅。传统曲艺的继承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身体力行。 图 1实践队员拍摄布依八音坐唱照 图 2实践队员走访八音演奏者 曲艺是虚无的,因为它藏于艺人之手,匿于茧痕之间,因为总有一群人矢志不渝,守护传承,重燃布依八音坐唱之光。实践队员来到兴义市沧江乡小米村深度探寻布依八音坐唱的发展脉络,如何从“绝响”到“声口相颂”。首先,团队成员采访了沧江乡布依八音第五代传承人王栎,向她咨询近年来八音的发展趋势以及接受程度。队员们了解到目前沧江乡八音坐唱主要是在重大节日或者文化盛典演奏弹唱,向现代化、娱乐化方向发展,在传统的演奏中加入了现代化的舞台背景、给游客配以品茶饮酒或休闲甜品,使得布依八音坐唱和旅游相结合,打造了沧江乡特色文旅项目,吸引了周边大批游客前来欣赏学艺。 图 3实践队员走访村民 图 4布依八音演奏乐器 青年是中坚力量,是新生希望。在龙井村的调研过程中成员发现了开设八音坐唱的研学坊,向青少年传播普及有关布依八音坐唱的理论知识和弹奏技巧,展示八音坐唱的弹奏乐器,面对面地给学生演奏八音坐唱,为青少年传承八音提供学习机会。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龙井村“八音坐唱”的传承效果一般,也正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八音坐唱的传承关键在于如何创新,如何将八音坐唱的曲目与现代音乐曲目、现代化场景相融合,以促进激发更多青年人的兴趣,才能促进文化的传承。 图 5实践队员探访布依八音研学坊 实践队员以青年视角洞察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行走在贵州黔西南的山水间,既触摸到布依“八音坐唱”的历史根脉,也捕捉到其传承创新的现实脉搏。团队通过深度调研,不仅明晰了这门非遗技艺“音”的流转与“义”的传承逻辑,更探索出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不同路径。未来,这支青年队伍也将持续以实践为笔,为非遗焕新、乡村发展书写更多生动答卷,让布依八音的“珠玉之声”在新时代持续回响。 (作者:尚慧英;拍摄:姚文娜、王荣付) |
上一篇: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薪火金融” 实践队开展乡村财商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