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童声润乡野,推普助振兴

时间:2025-08-2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贾玉彤 - 小 + 大

7月26日到8月1日,天津外国语大学“星火同音·推普黔行”实践路队为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深入贵州省习水县,聚焦当地村民及儿童普通话使用痛点,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语言能力提升与文化传播。

响应号召,扎根红土

乡音承载乡情,推普连接梦想。路队成员们走村入户、访校进企,以普通话推广为纽带,用青春行动照亮乡村孩童的语言梦想,在服务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走村入户的问卷调研,聚焦村民及儿童的普通话掌握情况、使用频率和学习意愿,发现部分群体存在语言表达自信不足、缺乏实际运用语境等痛点。路队精准聚焦问题,精心策划了系列针对性实践活动。

课堂内外联动,点燃语言自信

1.赓续红色基因,筑牢语言情感根基:

路队以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为起点,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员”活动。队员们实地解说革命文物,在重温峥嵘岁月的同时,锤炼普通话应用能力。

图为实践路队带领小朋友们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刘嘉琪 供图

在创新设计的“模拟红军长征”环节,路队成员带领青少年重走红色路径、诵读革命故事。这不仅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堂浸润式语言实践课,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语言素养。

2.“春晖社”进校园,童声筑梦正当时:

开展户外实践的同时,路队联合当地习水县大学生春晖服务社同步推进校园宣讲,队员们走进贵州习水县第九小学,通过趣味教学、经典诵读等形式,系统提升孩子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核心目标是让普通话成为孩子们探索广阔世界、讲述家乡故事的得力工具,激发其表达自信与学习热情。

图为实践路队在为小朋友们授课。刘嘉琪 供图

深挖文化根脉,赋能语言实践

1.产业走访,探寻语言赋能新路径:

为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经济,优化推普策略,路队探访位于习水县土城镇的知名企业—贵州安酒集团有限公司,实地考察酱酒生产流程,沉浸式体验习水特色酒文化。访谈安酒集团副总裁助理、行政管理部总监黄聪枝时,他明确指出:普通话的普及对习水酱酒文化的传播推广至关重要,为实践提供了来自产业一线的有力佐证。

图为实践路队实地考察酱酒生产流程。罗缘欢 供图

2.童声嘹亮,自信讲述添活力:

队员们策划了“小小配音员”线上配音比赛,引导孩子们为电影《长征》片段进行普通话配音。并组织开展了“用普通话讲家乡故事”线上展示活动,让孩子们自信介绍“苕汤圆”“苕丝糖”等家乡特产。这一系列线上活动既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孩子们稚嫩的童音中饱含浓浓乡情,清晰展现出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成长与自信。

图为实践路队在小朋友们中开展“小小配音员”活动。罗缘欢 供图

语润童心,桥连未来

一路走来,实践队员们深切感悟: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连接文化认同与个人成长的纽带。当孩子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讲述红军故事、解说非遗技艺、推介家乡风物时,这不仅是语言的练习,更是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告白与自豪感的自然流露。这场深入乡村的语言文化实践,正助力孩子们用声音拥抱更广阔的世界,用自信点亮未来之光。

此次“推普黔行”不仅是一次语言技能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乡村未来的生动实践。它生动诠释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连接城乡、传承文化、赋能个体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青春动能,也为探索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路径提供了“天外”样本。(通讯员 贾玉彤

上一篇: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食膳雅韵”实践队:用健康丈量乡路,以珠绣描摹乡愁

下一篇:从“健康存折”到“共富订单”,杭医学子绘就郎家新图景!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