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校“艺术赋能乡村,设计点亮边疆”服务团 - 小 + 大
2025年7月的广西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高校师生服务乡村的热情。7月8日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33名师生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凭祥市多个村屯开展为期两周的乡村美化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团队已在多个村屯完成和推进墙绘工作,用画笔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文化活力。 本次活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旨在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农村的实际能力。团队由24名涵盖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等多专业的学生与9名教师组成,分设6个小组,精准对接4个镇24个屯的美化需求。艺术学院罗文涛老师作为总带队老师表示:“乡村美化需要的是‘环境整洁与精神容貌’,我们要用艺术赢来乡亲们最朴素的笑颜。” 下柳屯:红色与乡土交融,绘就文化新图景 在下柳屯,第二组(带队老师是罗文涛和林俊宏,组员是邱耀发、班旌轩、韦晨、何小溶)与第六组(带队老师有孙随太,组员是黄雅玲、路婉妮、王峻理、梁鹏杰)的11名师生组成攻坚小队,7月8日晚便利用投影仪连夜勾勒墙绘线稿,次日迅速投入调色上色,三天内高效完成18面墙体彩绘。 漫步下柳屯,墙面成为鲜活的“文化课堂”:临近马路的墙面上,抗战英雄形象栩栩如生,融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沿水泥路延伸的墙绘再现战斗场景与百姓支前画面,浸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记忆;春耕秋收的农耕图景则展现乡土智慧,让爱党爱国与爱乡爱农的情感自然流淌。 创作中,村民送来自家黄皮果,提供风扇、桌椅;凭祥镇工作人员何晶晗等干部保障后勤无微不至。“这样的支持让我们干劲十足。”参与学生说。
夏石镇:克服困难,坚守推进工作 7月12日,11名师生来到夏石镇,墙绘位置在马路边,较为偏僻且室外温度高。早上因光线太亮,投影仪看不清画面,绘画难度大增,只能在光线较弱时操作。因地理位置原因,现场还有很多虫蚁,其中有老师被叮咬得肿痛!且放投影仪的桌子摆在马路边,路过车辆多,晚上光线暗又无路灯,雪糕桶警示作用微弱。 团队快速沟通后,相关人员提供了警示灯和照明灯,此前他们只能靠手机照明和声音提示来往车辆。期间还因暴雨打湿墙面,导致工作受阻,但团队表示会坚持不懈,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旧楼屯:热情相待,构思绘就新愿景 结束下柳村与夏石高速路的墙绘工作后,团队来到旧楼屯,韦书记在路边热情等候,并带大家考察墙面,介绍主题内容与含义,讲述旧楼屯变迁故事,让大家对工作充满信心。 在旧楼屯,团队将创作两面相邻却各有侧重的墙面:一面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因村里壮、汉、瑶等多民族村民互帮互助,计划融入各民族特色服饰、传统乐器和共庆节日场景,展现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的画面,配上主题标语。另一面聚焦“建设美丽乡村”主题。结合村里整洁巷道、垃圾分类、小广场等新变化,打算描绘民居、小河、孩子嬉戏、村民劳作丰收等场景,展现美丽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直面挑战,传承红色精神 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绘画组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天气与场地:近期天气多变,加上场地环境复杂,可能影响创作进度与质量。但想到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他们便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这点考验,正是对他们传承红色精神的实践锤炼。面对虫蚁的骚扰,他们便随身携带驱虫水,互相提醒避开虫蚁密集区域;遇到高温天气,就轮流作业,避免长时间暴晒;墙面不平整时,先耐心打磨处理,确保绘画效果。大家齐心协力,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据了解,本次实践是该校艺术学院“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的生动实践。罗文涛老师表示:“手上沾有多少颜料,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团队将探索校地合作长效机制,让高校艺术资源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其余村屯的美化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以上照片均由绘墙小组拍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校“艺术赋能乡村,设计点亮边疆”服务团 |
上一篇:碧血照汗青,丹心耀党史|机场学院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党史学习实践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