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碧血照汗青,丹心耀党史|机场学院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党史学习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2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杨紫巍 - 小 + 大


2025年盛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场学院“抗战胜利80周年”党史学习实践团以“1+4+N”模式(1个东北主会场、4个区域分会场、N个抗战红色实践点),在广袤山河间铺开跨区域红色实践长卷。青年学子循着英烈战斗足迹追溯民族抗战记忆,用青春行动践行“碧血照汗青,丹心耀党史”的初心承诺。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场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东北主会场:白山黑水间感受抗联精神之滚烫

“南杨北赵铸脊梁,一曼家书传薪火”,实践团首站锚定东北抗联精神源点。7月12日,学子们走进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吉林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联纪念馆。

苍松翠柏环绕中,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巍然矗立,庄严肃穆。实践团成员向将军塑像敬献花篮、肃立默哀,带队老师诵读祭文,深切缅怀这位东北抗联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东北抗联纪念馆内,“屈辱篇”、“义勇篇”、“众志篇”等六篇“烽火长卷”通过900余件文物、历史图片及场景复原,系统展现东北抗联14年艰苦斗争史——从林海雪原的篝火到松花江畔的战壕,从单衣薄衫抵御严寒到草根树皮充作饥饿食粮,生动还原抗联将士“不屈不挠、忠贞报国”的壮阔历程。

7月13日,从通化向北,实践团辗转至以赵尚志将军名字命名的哈尔滨市尚志市。在尚志烈士陵园,成员们沿台阶缓步而上,于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前驻足致敬、重温入团及入党誓词。史料记载,赵尚志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曾率部多次重创日伪军,被敌人称为“大大的赵尚志”,其“还我山河”的战斗誓言,成为激励抗联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旗帜。

随后,实践团来到赵一曼烈士牺牲地,成员们实地踏访河畔遗迹,于碑前肃立默哀,回溯其“誓志为人不为家,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革命事迹。那封传遍神州大地、写给儿子宁儿的绝笔信,让学子们深切体会到英烈“未惜头颅新故国”的家国情怀。

实践团于东北地区(主会场)实践学习

7月14日,一场跨越时代的红色对话在吉林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温情展开。82岁的原吉林军分区政委涂绪山,以亲历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老兵视角,为学子们讲述军旅生涯与历史感悟。

涂绪山,1943年11月出生,1962年6月入伍,1998年12月退休,现任吉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监督委员会主任、该休养所党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及第八党支部书记,曾荣获2009年“吉林省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2020年吉林市“新时代优秀老干部”和“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面对“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接过精神接力棒”的提问,老军人提笔写下“牢记使命、勿忘国耻”八个字,笔锋苍劲如松,墨色里沉淀着八十载的沧桑与赤诚,让在场学子深受震撼。“这不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场精神接力棒的交接仪式。”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实践团于吉林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开展老兵专访

7月15日至18日,实践团接续探访烽烟遗痕: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九一八事变”后殖民统治展区的伪满政权档案与被掠夺资源清单,清晰揭露日军侵占土地、以“产业开发”之名掠夺东北矿产和粮食的罪行。

在吉林省博物馆抗联展区,杨靖宇将军缀满59处补丁的棉袍、赵尚志留有战场硝烟痕迹的望远镜、赵一曼烈士家书中“未惜头颅新故国”的滚烫文字,映照着舍家为国的赤诚。

在南大营旧址陈列馆,1931年长春抵抗的炮楼与战壕旁,“誓与阵地共存亡”的绝笔信与成员们重温的入团誓词相互呼应。

在吉林市劳工纪念馆,“劳工群像”雕塑与“死亡名册”诉说着被强征劳工每天劳作18小时、病弱即被扔进“万人坑”的苦难,而“劳工夜校”课本上“团结反抗”的铅笔字虽模糊却滚烫。

在丰满大坝旧址,混凝土墙上的弹痕与施工日记记录着日军强征数万劳工筑坝的暴行,幸存者“一天饿死三个工”的口述让“铭记”二字重若千钧。

在731部队遗址,实验器材与囚室遗迹无声控诉反人类罪行,与抗联战士的冲锋号形成“黑暗与光明”的鲜明对照。实践团在纪念馆前重温“还我河山”的誓言,与杨靖宇烈士陵园的宣誓相映,让“不屈”二字成为刻入青春的责任印记。

实践团于关东地区接续探访烽烟遗痕

四地分会场:山河脉络间勾勒红色精神之图谱

7月4日至7月18日,四地分会场同步开展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华东(临沂、上海)、华中(韶山、长沙、洛阳)、华北(北京、保定、大同)、西南(昆明、曲靖、成都)等地。

西南分会场的建川博物馆内,老兵手印广场的裂痕手印烙印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川军抗战馆中,“死字旗”上“尽忠民族”的字迹与滕县保卫战阵亡通知书,诉说着川军“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的悲壮。王铭章将军墓前,“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誓言,印证着滕县保卫战以2000余伤亡迟滞日军4天的战略意义。

昆明陆军讲武堂“坚忍刻苦”校训下,朱德等校友的事迹与远征军文物,见证这所“将帅摇篮”培育的抗敌力量;抗战胜利纪念堂的10根圆柱象征全国协同抗战,滇西反攻地图与民工扁担,铭记20万民众筑路支前的牺牲;曲靖三元宫的油灯旁,“抗日联防队”用土制地雷御敌的故事,生动诠释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

华东分会场的山东大地上,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的群雕再现“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沂蒙精神,11万余名英烈名字印证着军民鱼水深情;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铁轨展墙,串联起鲁南健儿在敌后开展游击抗争的英勇历程。

上海四行仓库的弹痕墙前,“八百壮士”以420人之力坚守四昼夜,陈树生捆弹殉国的壮举,彰显“孤军不孤”的民族气节,向世界昭示中国抗战的坚定决心。

华北分会场的冉庄地道战遗址,灶台、料槽下的地道口藏着冀中百姓“地下迷宫”歼敌2100余人的智慧;卢沟桥的弹痕石狮与宛平城的炮孔,是“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的历史见证,纪念馆内“全民族抗战”的呐喊振聋发聩。

平型关的乔沟峡谷,八路军伏击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共协同作战的胜利成果,印证“团结御侮”的深刻真理。

华中分会场的河南庙护村史馆里,铁皮马灯、补丁棉衣、红缨枪等实物串联起村民藏粮、传递情报的平凡壮举;村后“藏粮洞”与槐树沟的弹痕,诉说着“夜宿麦田”的军民互信故事,生动印证“人民是抗战根基”的深刻真理。

四地分会场同步联动

青春接力:让烽火精神照亮复兴之路

从东北抗联的篝火到西南川滇的烽火,从华东沂蒙的红嫂到华北地道的军民,80年前的抗战史诗,是无数平凡英雄用血肉之躯铸就的民族脊梁。实践团的足迹跨越万水千山,带回的不仅是历史碎片,更是“不屈不挠、团结御侮、舍家为国”的复兴火种。

“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永恒的使命。”实践团成员表示,杨靖宇“断粮死战”的铁骨、赵尚志“还我山河”的呐喊、赵一曼“视死如归”的气节,以及涂绪山老军人“牢记使命、勿忘国耻”的嘱托,将成为青春奋斗的精神坐标。新时代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青年将以抗联精神为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用实干之力守护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尊严,让碧血丹心的光芒永远照亮前行之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杨紫巍)

上一篇:【青春“三下乡”】解码直播生态故事,描画云端博主群像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