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华侨大学:匠心之家实践团 - 小 + 大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匠心之家”实践团奔赴泉州非物质文化博物馆、泉州市公益美术厂、宝洲幼儿园、太阳雨学校,开展非遗助残实践活动,力求将非遗助残理论转化落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与人民群众之中。 一、泉州非遗博物馆:以非遗之光,点亮助残之路 王景然老师在讲解木偶头雕刻 团队与王景然老师的合影 二、工艺美术厂之行:以非遗助残,续匠心传承新篇 实践团到访工艺美术厂花灯工作室,向非遗大师学习简单花灯技艺,成员们兴致浓厚。省级非遗传承人曹淑贞老师拆解花灯工艺,为探究非遗与助残融合助力。曹老师深耕非遗数十年,带出众多优秀学生,其中不乏身体有缺陷者。她认为,除基础身体条件,对非遗的兴趣与初心尤为关键。团队还参与泉州电视台拍摄,希望非遗技艺被更多人所关注喜爱 。 团队与泉州工艺美术社的五位非遗传承人的合影 三、宝洲幼儿园:非遗助残实践,以匠心守护特殊童年 为推进非遗助残落地,实践团携手非遗大师李静咏走进宝洲幼儿园特殊儿童班级。李老师教孩子制作花灯、学习影雕技艺,从搭建花灯框架到彩纸装饰,耐心引导;影雕时,孩子小心雕琢出栩栩如生图案。外国友人也慕名参观,对非遗的热爱与对孩子的鼓励,跨越语言障碍,让此处成为非遗传承与特殊儿童成长交融之地 。 团队和李静咏老师准备材料 李静咏老师与实践团对孩子们进行教学 团队成员教幼儿园孩子影雕 团队在宝洲幼儿园 四、太阳雨学校:青春助力,让非遗温暖特殊教育 实践团走进太阳雨学校,了解特殊儿童成长,探索非遗融入不同类型残疾人发展路径。团队与老师给孩子上手工、运动、生活课,发现部分内向孩子手工课上认真冷静,而这恰是非遗事业所需品质,期待非遗技艺成为他们未来发展方向 。 太阳雨学校孩子在上手工课 五、总结与展望 此次“匠心之家”实践团的可谓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程,团队成员与大师们一道把非遗带到了特殊儿童的课堂之中,也当了一次老师。这是将非遗助残这一概念落到实地的关键一步,实践团积极与不同非遗产业的非遗大师进行联系,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实现非遗发展与助残就业的双轮驱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未来,实践团将继往开来,继续探索助残之路。(华侨大学:匠心之家实践团) |
上一篇:IMC科技非遗艺术展:北科大机源四方实践团连接传统与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