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龚邦豪 - 小 + 大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在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引下,2025年7月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乡渔远航实践团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前往湛江市开展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深度考察学习。实践团先后走访了金牛岛红树林以及料村村委,旨在探究红树林对渔业与生态的重要作用,为南粤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收集一手资料并贡献青年智慧,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对于生态保护的殷切期望 。 一、探秘金牛岛红树林,领略“海上森林”奇观 7月8日上午,实践团抵达了金牛岛红树林。金牛岛红树林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作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拥有着丰富的红树植物种类,是该市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实践团成员们在踏入这片“海上森林”时,立刻被眼前独特的景观所震撼。木榄、红海榄、秋茄、无瓣海桑等多种红树植物郁郁葱葱,它们的根系错综复杂,或像支柱般深深扎入滩涂,或像迷宫般交错在水中。涨潮时,部分树干隐于海水中,只露出繁茂的树冠,形成了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而退潮后,滩涂上丰富的底栖生物纷纷活跃起来,弹涂鱼在泥滩上跳跃,招潮蟹挥舞着大螯,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生态画卷。 图1 金牛岛红树林“海上森林”生态实景,供图问辰睿 在考察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观察红树植物的形态特征,记录下不同树种的生长环境与分布情况。他们还向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请教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工作人员介绍道,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的美誉,其强大而密集交错发达的根系不仅能固结土壤、促淤保滩,还能抵抗强烈的风浪冲击,减缓水流,大大减弱波浪对海岸的冲击力,保护堤岸安全。同时,红树林在净化海水、调节气候、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根系能够有效过滤海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还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助力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并且,这里还是数千种物种的重要觅食地,支持着多样化的食物网,为众多鱼类、虾类、贝类以及鸟类等提供了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 图2 秋茄树根系特写,供图问辰睿 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亲眼目睹红树林的生态魅力,让他们对其重要性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实践团成员龚邦豪感慨道:“以前只是在电视上了解红树林,今天身临其境,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神奇与伟大。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宝库,维持着整个海岸生态系统的稳定。” 图3 实践团成员与金牛岛党群服务站合影,供图问辰睿 二、对话料村村委,共探红树林与渔业生态关联 当日下午,实践团带着在金牛岛红树林考察的思考与疑问,来到了料村村委,与料村党支部副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 。料村作为一个渔业资源丰富的村落,其发展与周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副书记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并详细介绍了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他提到,渔业是料村的支柱产业,以养殖生蚝与金鲳鱼为主,村里的海鲜凭借极高的新鲜度与品质在市场上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市区的顾客前来采购。然而,随着周边地区现代化养殖管理模式的兴起,料村的海鲜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在谈及红树林对渔业的影响时,副书记强调,红树林是当地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红树林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繁殖、栖息和觅食的场所,是鱼、虾、蟹、螺的天然饲料库,被誉为 “天然养殖场”。红树林地区的水产类物种生长迅速,为当地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红树林能够净化海水,改善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为养殖的海产品提供了更优质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海产品的品质。而且,在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时,红树林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减少了海浪对养殖设施和海产品的破坏,保护了渔民的经济利益。 图4 实践团成员与村委干部展开红树林生态作用的讨论,供图问辰睿 实践团成员们就红树林保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模式等问题与副书记展开了热烈讨论。成员们提出,是否可以探索在保护红树林的基础上,发展一些与红树林生态相关的特色渔业项目,如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以增加渔业的附加值,同时提高村民保护红树林的积极性。副书记对这些建议表示认可,并表示村委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发展渔业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希望能与实践团共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与料村村委的交流,实践团对红树林与渔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实践团成员甘剑峰表示:“这次交流让我们明白,红树林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努力找到两者和谐共生的最佳方案。” 此次对金牛岛红树林的考察以及与料村村委的交流,为乡渔远航实践团探寻“蓝绿渔业”的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践团的此次行动,正是对总书记指示的积极践行。后续,实践团将以此次考察为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红树林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南粤地区渔业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努力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属于广外学子的青春力量,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留下坚实的青年印记 。 (作者:龚邦豪)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