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北京交通大学 “青春筑梦,爱满锡盟” 实践团奔赴锡林郭勒盟,深耕北疆共绘振兴答卷

时间:2025-08-2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于瑞琪、田健辰、巩晓正、刘一诺、胡琳 - 小 + 大

草原辽阔,牧歌悠扬。近日,北京交通大学 “青春筑梦 爱满锡盟” 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奔赴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深入草原腹地,围绕教育振兴、文化传承与生态守护核心议题,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服务与调研活动。团队走进乡村课堂播撒知识火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草原文脉、组织生态观察与文旅调研挖掘发展潜能,以青春之力讲述草原发展故事,为北疆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支教进社区,青春暖草原。实践期间,实践团奔赴锡林浩特市乌兰社区,为牧区青少年开展为期五天的公益支教活动,精心设计并开设英语口语、爱国主义、心理健康、乒乓球、职业规划、生态环保、非遗毡绣七类类课程,覆盖社区 50 余名青少年,用专业与热情为草原少年搭建成长平台。

爱国主义课以四大发明、动画片段、粘土创作与诵读《少年中国说》传递红色基因;英语口语课通过情绪句子朗读与情景对话帮孩子建立表达自信;乒乓球课从教学到实操,让孩子掌握技能并锤炼素养;心理健康课借虚拟形象 “嘟嘟” 传授应对挫折方法;环保课科普知识并指导制作简易净水器;职业启蒙课梳理职业图谱,还以 AI 技术让孩子 “体验” 理想职业,多维度为草原青少年成长赋能。

调研期间,实践团分赴锡林郭勒盟教育局、团委开展专题座谈。与盟教育局座谈时,了解到当地教育硬件设施及政策体系均较完善,但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实践团表示,将联合当地社区及相关单位进一步探讨,探索设计线上帮扶项目,以助力解决该问题。实践团与当地团委座谈时,围绕青年成长、基层服务等议题交流,双方还就如何联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交换了想法。

非遗润心,情牵北疆。在苏尼特左旗的澄澈天穹下,怀着探求文化根脉的热忱,实践团走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吉布吉玛。这位获 “内蒙古民间艺术大师” 等称号的匠者,既是精湛技艺的化身,也是文化活态传承的见证者,实践团意在借此访谈,以青年视角挖掘毡绣等内蒙古非遗的现状与生命力。访谈中,吉布吉玛细述毡绣里的故事 —— 针脚间藏着蒙古族审美密码、历史印记,还有牧人对自然的情怀与夙愿。谈及锡林郭勒盟非遗传承,她眼中满是欣慰与坚定: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蓬勃,青年的文化认同也在觉醒。实践团由此真切触摸到非遗在新时代的鲜活脉动,这生命力源于传承人坚守、政策托举与社会文化自信,而每道毡绣纹路的延续,都是对未来的郑重承诺。

实践团走进苏尼特左旗“毡藏匠心,指尖生花”非遗传承暨残联公益共创基地。这里,传承人以羊毛为材,将千年毛毡技艺化为承载草原记忆的艺术品;作为残联公益共创平台,它也为特殊群体搭建了以匠心实现价值、融入社会的路径。指尖的匠心温度,在创新中熔铸草原记忆与人文至善,成了以羊毛为证、以尊严为魂的精神丰碑。


“国家的孩子” 展馆中,泛黄的书信、旧棉袄、集体合影等老物件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当年 “三千孤儿入内蒙” 的民族团结佳话。实践团成员们在展馆内驻足凝视,用心触摸草原文化的脉络与跨越时空的温情,立志将非遗技艺的传承精神与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转化为助力北疆发展、续写时代华章的实际行动。

锡林郭勒的河流滋养着如星子般璀璨的原野,年轻的骏马般的身影在辽阔牧原上驰骋向前;我们一同举起凝结同心的灯盏,北京与内蒙古的情谊如春日星火,在草原上渐成燎原之势。

为乡村赋能的路上,我们始终以振兴为志、行有所为,北京交通大学的青年们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 我们怀着如草籽深扎土地的韧劲,一点点为草原的现代化进程锻刻出经纬般清晰的标尺,让发展的方向有迹可循。(通讯员:于瑞琪、田健辰、巩晓正、刘一诺、胡琳)

上一篇:【中国海洋大学】兰题共解探振兴路 实践躬行悟新农风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