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子神垕行:指尖触碰千年窑火,专业赋能非遗新生_|非遗传承|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文章 当前位置: |非遗传承| > 文章

金融学子神垕行:指尖触碰千年窑火,专业赋能非遗新生

时间:2025-08-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沛柯 - 小 + 大

当金融学子的理性思维,遇上钧瓷窑变的瑰丽莫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个夏天,河南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一支名为“瓷韵神垕·匠心传承”的实践团队,奔赴“中国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开启了一场探寻千年非遗技艺与现代青春力量对话的旅程。他们试图用课堂所学的金融知识,为古老钧瓷的传承与振兴注入新的思考。

指尖泥土:从课堂到窑场的沉浸体验

队员们的第一课,从陶行知工厂的转盘和泥坯开始。初次接触手拉坯,队员们的手中泥胚虽显稚嫩,但在师傅“让转盘带着你的手走”的引导下,他们逐渐体会到与泥土对话、顺应自然的工匠哲学。“十窑九不成”的古话,不仅让队员们理解了钧瓷烧制的艰辛,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中所蕴含的那份坚守与执着。

对话传承:在古今交汇处寻找答案

团队深入拜访了仍在坚守的非遗传承人们。面对传承人平均年龄偏高的现状,队员们一边记录老一辈匠人的宝贵经验,一边与年轻一代的钧瓷手艺人交流,倾听他们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一位青年传承人坦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老师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一脉相承的。”这份对技艺的敬畏与终身学习的姿态,深深打动了队员们。

专业赋能:当金融思维遇见传统文化

作为金融学子,团队更试图从专业视角寻找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密码。在槐树湾村——“国际裸烧陶艺村”,他们看到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如何盘活闲置老屋,吸引天南地北的年轻创客入驻,让古老的村落因瓷艺而焕发新生机。团队思考着如何将无形的文化资产、品牌价值通过合理的模式进行“资本化”,为产业注入更持续的活力。

他们也关注到钧瓷销售模式的变迁,从传统的门店到如今活跃的电商直播,团队探讨着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更有效的品牌传播和价值提升,让钧瓷之美触达更广阔的人群。

青春答卷:触摸温度,传递态度

五天的实践短暂却丰厚。队员们的行李箱里,多了陶器、笔记,更装满了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认知。他们触摸的不仅是温润的陶泥,更是千年文明的脉搏;他们思考的不仅是金融模型,更是如何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的命题。

“也许我们的泥坯歪歪扭扭,但每道指纹都在触摸千年文明;也许算不清金融模型,却读懂了窑火里的生存哲学——在未知中野蛮生长,才是青春最绚烂的窑变!”这份独特的实践感悟,或许正是青春与古老技艺碰撞后,最动人的回响。

通讯员 李沛柯

上一篇:天津科技大学三下乡:法理护航守传统根脉,青春研学传非遗薪火

下一篇:百千万工程进行时|光影传古韵,青春护非遗

推荐阅读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