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暑期三下乡丨探岚皋振兴路,绘乡村新图景_|乡村振兴|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西北大学暑期三下乡丨探岚皋振兴路,绘乡村新图景

时间:2025-08-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俊豪 - 小 + 大

2025年7月14日至19日,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大岚皋菁英汇”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围绕“乡村振兴”专项主题,先后走访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以下简称文旅局)、丰景村、佐龙镇(马宗村“遇见蓬莱”、蜡烛村“凤栖云舍”)、杨家院子景区及烛山魔芋厂、南宫山镇等地,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系统性地考察了岚皋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创新举措、特色模式与显著成效,深入探寻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路径。

产业筑基:特色种养激活内生动力

实践团首站便与岚皋县文旅局进行了深入交流。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岚皋县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受南水北调工程生态保护刚性约束及矿产资源匮乏、山地崎岖等自然条件限制,传统工农业发展路径受阻。面对困境,该县果断锚定“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战略方向,将发展特色种养业与生态旅游业作为破局关键。

(图片1 实践队与岚皋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合影)

在孟石岭镇丰景村,这一战略得到了生动诠释。该村精准选择家禽养殖与魔芋种植作为支柱产业,养殖户李先生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得益于政府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如种苗补贴、技术下乡)和电商平台的渠道赋能,产业得以快速起步并实现规模化发展。科学选址在山顶的家禽养殖场,有效规避了自然灾害风险,降低了疫病发生率;连片种植、长势喜人的魔芋苗,则是政府支持与农户辛勤劳作的共同成果。

(图片2 丰景村基地长势喜人的魔芋)

更为重要的是,“订单农业”模式的引入,彻底打通了产销链路,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闭环,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实践团成员还饶有兴致地参与了捡拾鸡蛋的农事体验,亲手触摸这份源自产业的“甜蜜成果”。

(图片3 实践队成员采访李先生和其夫人)

在岚皋烛山魔芋厂,实践团见证了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厂不仅拥有现代化的生产线,更在产品研发上持续发力,从传统的雪魔芋拓展至魔芋休闲食品、魔芋口香糖、魔芋饮料等多元化产品。

尤为关键的是,该厂通过“企业+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与当地魔芋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并在厂内为百余位本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成为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典范。

(图4 实践队参观烛山魔芋厂)

文旅赋能:生态资源转化金山银山

岚皋县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引擎,全域规划成效显著。在南宫山镇,实践团考察了国家级森林公园、AAAA级景区南宫山的开发现状。景区独特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地质景观与原始森林、云海资源极具潜力。景区管理部门表示,正全力推进南北线索道等基础设施升级,并加强智慧旅游建设,致力于打造“3.0版本”景区,以破解交通瓶颈、提升品牌影响力。

(图5 云雾中的“世外桃源”南宫山)

杨家院子景区作为陕西省农家乐发源地之一,依托便捷交通和特色民俗(如摔碗酒、吊罐肉)持续吸引客流。实践团问卷调查显示,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家庭月均增收超2000元。景区围绕四季主题打造特色项目,并计划建设亲水乐园,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图片6 实践队参观天坪村脱贫致富带头户)

佐龙镇马宗村的“遇见蓬莱”景区,则通过民居风貌改造、环山步道建设,巧妙融入山水灵秀与年代感人文景致(图5),培育了30余户特色农家乐及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图片7 实践队成员访谈马宗村农家乐主和民宿管家)

模式创新:多元融合拓宽振兴路径

调研中,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岚皋县在模式创新上的积极探索。佐龙镇蜡烛村从深度贫困村蝶变为精品示范村,其“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园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功不可没。该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同时在七组打造“凤栖云舍”精品农家乐集群,并为未经营文旅的村民发展铁皮石斛种植,实现多元增收。

(图片8 实践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铁皮石斛种植园区)

县文旅局重点介绍的“森林康养+民宿集群”产业体系及“银发旅居”模式,在四季镇、南宫山镇取得实效,获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镇。针对旅游淡旺季问题,全县统筹推出“春踏青”“夏戏水”“秋BA”“冬玩雪”四季主题文旅活动,有效拉动了全年消费。

年视角:感悟实践贡献智慧力量

通过此次深入实践,“西大岚皋菁英汇”团队深刻认识到岚皋县乡村振兴的密码在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为基;精准选择特色种养与文旅产业,以产业为擎;创新“农旅融合”“支部引领”“企业带动”等模式,以机制为要;最终落脚于村民的广泛参与和持续增收。团队成员不仅实地见证了岚皋从产业空白到特色集群、从被动帮扶到主动创业的蜕变历程,更被当地干群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所感染。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数据与访谈记录,聚焦基础设施完善、品牌影响力提升、电商赋能、业态深度联动等方面,形成建设性建议案,为岚皋县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加速奔跑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学校丨西北大学

图片丨西大岚皋菁英汇

文字丨陈俊豪

编辑丨汪章钰 陈俊豪

审核丨汪章钰

上一篇: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开展“‘语’润杞乡,同心筑梦”推普助力中宁乡村振兴活动

下一篇:闽西红潮·碧水先锋||青春赴乡野,智慧助振兴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