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王诗怡 - 小 + 大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七月的齐鲁大地,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农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深耕齐鲁大地” 小分队于 7 月 24 日下午踏上了前往潍坊市寿光市的调研之路,小分队深入当地 3 个镇、9 个村,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旨在捕捉乡村发展的真实脉搏,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调研开展:问卷访谈结合,倾听村民心声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小分队采用了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调研前期,队员们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作物种植种类、收入变化、就业情况、对农业技术培训的看法、家庭消费结构等多个方面,力求从多维度了解村民的实际状况。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小分队选取了不同年龄、不同种植规模、不同家庭收入状况的村民进行深度访谈。访谈中,队员们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样亲切交流,鼓励村民们畅所欲言,分享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小分队收集到了大量真实、鲜活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分析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成员在马庄村与村民交谈) 收入困境:作物增收乏力,零工之路遇阻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作物收入逐年降低” 成为大家口中的高频话题。寿光作为农业大市,不少村民以种植农作物为生,然而近年来,受市场行情波动、农资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农作物的收益不尽如人意。曾经能为家庭带来稳定收入的农田,如今让村民们倍感压力。 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一些村民想到了出去找零工增加收入。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 想找零工也找不到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地及周边的零工需求大幅减少,原本可以通过打零工补贴家用的渠道变得狭窄。收入来源的双重挤压,让村民们的生活压力陡增,这也直接反映在他们的消费层面上。不少村民表示,最近两年购置的较为贵重的物品明显减少,大家在消费时变得更加谨慎,对于非必需品往往选择 “能省则省”。 (实践队员详细记录交谈内容) 技术培训:接受度低缺新意,成效不佳待改进 在调研过程中,小分队发现当地有村委农机站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本以为这会成为助力村民提升种植技能、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农机站的培训活动村民大多选择不去参加,培训成效微乎其微。 深入探究原因,首先是农民对培训的接受度不高。其次,培训教授的内容缺少新意是另一大关键问题。村民们反映,培训内容大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基础知识,与他们日常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也没有引入当下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难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实践队员在马庄村合影存念) 调研反思:正视痛点,为乡村发展寻良策 此次寿光之行,“深耕齐鲁大地” 小分队深刻感受到了乡村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作物收入下滑、零工就业困难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而农业技术培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实践队员在华龙桥村调研)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关乎乡村发展的未来。如何提高农作物收益、拓宽村民就业渠道、优化农业技术培训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深耕齐鲁大地” 小分队将把此次调研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助力寿光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深耕齐鲁大地小分队的调研仍在继续。我们相信,只要正视问题、积极探索,一定能找到适合乡村发展的特色之路,让齐鲁大地的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王诗怡) |
上一篇:传承红色薪火,助存久洞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