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苏天一 王莹 - 小 + 大
7月30日至8月1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械赋能·乡建同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红桥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依靠学生志愿者们汽车相关专业背景,充分发挥队员们的个人特长,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智能小车”兴趣小课堂、开展汽车专业志愿服务,为红桥村带来了别样的夏日活力。 趣味课堂润童心,守护童年筑梦行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三个专业的团队成员组成教学团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红桥村留守儿童们能触摸到的趣味课堂。课堂上,队员们带来的智能小车模型刚摆上讲台便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拿着带齿轮的小车零件,笑着比喻:“大家看,这些齿轮就像一排小牙齿,咬在一起转起来,小车就能跑啦!”队员们给每个孩子分发简易组装套件,手把手教大家拼插车轮、安装车身,当孩子们亲手拼好的小车在桌面上滑动时,课堂上响起阵阵欢呼。 图为智能小车课堂上学生与留守儿童互动。郭超越 供图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学生则精心准备了带有复杂编程指令的智能小车,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演示。当看到小车独自绕过各种障碍物、精准轧过每一个指令点时,孩子们兴奋地拍手跺脚,直呼“厉害”。“小车怎么知道前面有东西呀?”有孩子好奇提问。志愿者举起带探头的零件讲解到:“这就像小车的‘小眼睛’,看到障碍物就会告诉带有编程指令的大脑‘要拐弯啦’!”队员们的讲解让孩子们恍然大悟。 随后的“创意小车赛”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给自己亲手安装的智能小车贴上彩纸装饰,在志愿者画好的赛道上比赛谁的车跑得直、跑得快。下课铃响时,不少孩子还拉着志愿者问:“明天还能玩会拐弯的小车吗?”“我长大能设计出利用太阳发电的新能源汽车吗?”一张张充满好奇的笑脸,正是科学兴趣萌芽的模样。 图为智能小车课堂上留守儿童们认真钻研拼装。郭超越 供图 专业赋能惠民生,志愿服务助乡亲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围绕“现状调研+安全宣传+便民服务”开展多样志愿服务。调研先行摸清现状,团队走进村落分组走访农户与村干部,和村民拉家常式互动:“您对新能源汽车了解不?”“觉得充电方便不,村里有充电桩不?”“要是买车,会优先选新能源不,担心续航还是价格呀?”遇到家里有新能源汽车的村民,更细问“平时用来拉货还是代步?”“每月电费比油费能省多少?”“冬天续航会掉多少?”同时,团队成员们向村干部了解“村里有没有规划建充电桩?”“有没有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比如补贴、路权这些?”“村民对‘油车换电车’接受度咋样?”调研中成员们还细心记录农村土路路况,考虑不同路况对车胎的影响,村民是否有固定车位充电等细节,为后续服务优化改进找准方向。 图为学生为村民提供汽车简单保养。吴宏利 供图 在安全知识普及环节,志愿者们通过图文手册、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系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重点讲解农村道路通行规则、车辆盲区风险等实用知识;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逐步走进乡村的趋势,专门增设新能源汽车安全宣传,结合调研中村民普遍关心的续航、充电、电池衰减、电池寿命等问题,详解充电规范、电池保养、应急处理等关键要点,帮助村民消除新能源汽车使用顾虑。 在便民服务现场,志愿者们搭起临时服务点,结合农村路况特点免费为村民提供车辆基础清洁服务,仔细擦拭车身、清理内饰缝隙,让车辆焕然一新;同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车胎损耗、小故障等问题,开展车辆基础检修、保养指导,手把手教村民识别车辆小故障,重点检查轮胎磨损情况,逐一为村民解决车辆小问题,提供玻璃水添加等简单服务,用专业知识解决村民日常用车的“急难愁盼”。 图为学生为村民宣传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郭超越 供图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仅为红桥村村民们带来了知识、帮助与欢乐,更让汽车相关专业青年学生志愿者们在实践中锤炼了品格、增长了才干,提升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推动乡村建设贡献了力所能及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苏天一 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