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宋悦 - 小 + 大
2025年7月10好至7月19号,一场为期10天的“古韵非遗,柚爱同行”川剧文化推广活动,在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晨光社区画上圆满句号。此次活动由“古韵非遗”暑期社会实践队携手优力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锋行志愿服务队联合主办,以“分阶段推进、双主线并行”为核心思路,既为社区青少年搭建起川剧文化学习的平台,又通过环境改造让川剧元素融入社区角落,实现了“文化启蒙”与“场景营造”的双重突破。 启蒙铺垫:从“知”川剧到“画”川剧,打好文化基础 活动首阶段,团队以“知识普及”与“前期筹备”为重点,为后续活动筑牢根基。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青少年课堂里,每天都充满着欢声笑语与文化探索的热情。志愿者们摒弃枯燥的理论讲解,转而采用“视听结合+实物互动”的方式:播放《白蛇传》《群英会》等川剧经典片段时,同步讲解“生旦净末丑”的行当特点;展示红脸关羽、蓝脸窦尔敦等经典脸谱实物时,用“颜色密码”帮助孩子们记忆——“红色代表忠诚正义,就像我们熟悉的关羽;白色象征奸诈多疑,比如曹操”,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快速掌握川剧脸谱的文化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再给儿童上川剧非遗文化课。林文洁 供图 课堂互动环节更受青睐。“脸谱简笔画”课程上,志愿者提前准备好简化版脸谱轮廓,孩子们拿起彩笔,根据学到的“颜色知识”自由创作,有的给脸谱添上金色纹路,有的在额头画上山川图案,4天时间里累计完成60余幅充满童趣的入门作品。与此同时,社区改造组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队员们携带清洁工具,对社区中心广场的20余米长墙面、主干道10余个井盖进行彻底清理,铲除旧涂层、擦拭顽固污渍,让原本斑驳的表面恢复干净底色;随后结合社区“熊猫文化”特色与川剧元素,反复打磨设计方案,最终用白色粉笔在墙面勾勒出“川剧变脸艺人”“熊猫捧脸谱”等主题轮廓,在井盖标记出“小旦”“武生”等简约形象,为后续创作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儿童在展示自己绘制的脸谱。蒋奕雯 供图 深化体验:从“做”道具到“绘”场景,感受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教儿童制作粘土川剧小人。蒋奕雯 供图 进入活动中期,“动手实践”成为关键词,青少年与社区改造的两条主线同步升级,让川剧文化从“纸上”走向“手上”。青少年课堂变身“川剧工坊”,志愿者们带来废旧报纸、彩色卡纸、塑料瓶、扭扭棒等材料,带领孩子们制作川剧特色道具。“先把报纸对折,卷成细长条,用胶带固定,就能做出‘翎子’的骨架……”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一步步完成“翎子”“脸谱挂饰”的制作,不少孩子还发挥创意:有的用彩笔在“翎子”上画满花纹,有的给“脸谱挂饰”加装可旋转的“变脸”层,还有的用扭扭棒做出“髯口”的造型。“我做的是穆桂英的‘翎子’,她是勇敢的女英雄!”10岁的小朋友王梓轩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据统计,此阶段累计完成40余件创意手作,孩子们在裁剪、粘贴、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更深入了解了川剧服饰、道具背后的文化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在帮助儿童用纸袋和废品制作川剧服饰。宋悦 供图 社区改造现场同样热闹。改造组队员们根据前期设计方案,带着丙烯颜料、画笔、调色盘等工具投入上色工作。墙面绘制区域,队员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调配色彩,将“川剧红”“熊猫黑”“盖碗茶绿”等颜色精准调和;有人专注填充色块,让川剧变脸艺人的服饰、熊猫的毛发逐渐鲜活;还有人负责细节勾勒,用细笔为脸谱添上眉眼纹路、为盖碗茶画上杯沿花纹。井盖改造则更注重“小巧精致”,队员们根据井盖圆形特点,绘制简化版的川剧脸谱——有的画着笑面的“丑角”,有的画着端庄的“旦角”,原本单调的灰色井盖,变成了一个个“微型川剧文化展”。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观看,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边看边讲解,让文化氛围在社区中自然流动。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墙绘绘制。宋悦 供图 成果落地:从“创”作品到“留”故事,实现文化传承 活动最后阶段,“成果转化”与“故事记录”同步推进,为整个活动画上完整句号。青少年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创作,而是走进社区改造现场,成为“小小非遗传播者”。在志愿者的分组带领下,孩子们拿着画笔,参与到井盖补色、墙面细节完善、儿童斑马线装饰等工作中:有的蹲在井盖上,为“丑角”的脸谱补上腮红;有的站在墙面旁,为熊猫的爪子添上黑色线条;还有的在儿童斑马线两侧,画上迷你版川剧脸谱图案,让孩子们过马路时也能感受到文化气息。“能把学到的川剧知识画在社区里,特别有成就感!”参与墙面绘制的小朋友李雨桐说。 图为实践队员在和儿童共同完成井盖绘制。林文洁 供图 改造组则聚焦“收尾完善”,对所有创作成果进行细致检查:墙面色彩不均处重新补涂,井盖边缘的毛边仔细修整,确保每一处作品都达到最佳视觉效果。与此同时,团队还专门抽调3名队员组成“采访小组”,开展“追光者故事”记录工作。他们带着笔记本和录音笔,与社区5位优秀志愿者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多年来参与社区服务的经历——从疫情防控时的物资配送,到日常的老人关爱服务,再到此次助力川剧文化活动的点点滴滴。“能为社区文化建设出一份力,看着孩子们喜欢川剧、居民们满意环境变化,再累也值得。”志愿者张阿姨的话,道出了许多社区服务者的心声。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墙绘细节修补。宋悦 供图 据活动主办方统计,此次川剧非遗推广活动累计覆盖社区青少年及居民200余人次,完成120余件川剧创意作品(含简笔画、手工作品)、10余个井盖改造、1面20余米长的社区文化墙绘制。活动不仅让川剧这一传统非遗文化以更鲜活、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居民视野,更通过“青少年参与、志愿者助力、全社区受益”的模式,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接地气的实践路径。(作者:宋悦) 图为实践队员和儿童共同完成的儿童友好上学斑马线绘制成品。宋悦 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