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梨梨原上果实践队 - 小 + 大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让青春理想扎根乡土沃土,2025年8月17日至21日,烟台大学“梨梨原上果”实践队奔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浸润梨香的乡村实践之旅。队员们循着阳信鸭梨的清甜脉络,深入产业一线与乡村肌理——从亲手参与果实采摘、与果农促膝访谈,到系统考察产销链路,既以青春智慧为农产增收出谋划策,更以艺术为纽带开展多元赋能活动,让青年活力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脉搏,最终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 寻味梨园:躬身劳作,助力产销 8月19日,实践队走进阳信万亩梨园,沉浸式体验梨农的日常劳作。抬手摘梨时需避开枝丫的磕碰,俯身分拣时要辨别果实的成熟度,一上午的忙碌让队员们在汗水与果香中真切体会到“一颗鸭梨的来之不易”。 沉醉于“千树梨果压枝低,风吹果香满田园”的美景之余,队员们更主动化身“梨乡宣传员”:他们用镜头记录梨园的清晨与傍晚,将果农劳作的细节、鸭梨饱满的品相剪成鲜活视频,发布在专门开设的抖音等新媒体账号上,让阳信鸭梨的名气“走出梨园、飘向更远”。此外,队员们还与田间劳作的果农促膝长谈,详细询问鸭梨的种植周期、经营模式、现有销售渠道及收入情况;结合专业知识,他们还在梨园现场模拟设计“鸭梨认养”系统,初步统计认养模式下的潜在销售数据,为拓宽鸭梨销路、提升果农收入提供了青春思路。 图为队员们参观万亩梨园 顾士柱供图 彩绘乡韵:以墙为卷,焕活乡土 实践队还深入阳信乡村的街头巷尾,聚焦公共空间改造,开启“艺术赋能村容”行动。同学们以斑驳的墙面为“天然画布”,以青春梦想为“灵动画笔”,将阳信的乡土风情一一绘就:饱满的鸭梨挂满枝头,潺潺流水萦绕着白墙黛瓦,翠绿田园间稻穗随风摇曳,水墨风格的远山与近树相映成趣…… 原本单调的墙面、老旧的设施,在队员们的画笔勾勒下,渐渐蜕变为鲜活绚丽的艺术景观。路过的村民纷纷驻足欣赏,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分享。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创作,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悄悄唤醒了乡土深处的文化活力,让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愈发浓厚。 图为队员们在信城街道进行墙体彩绘 顾士柱供图 美润乡土:以艺为籽,点亮童心 实践队将美育课堂搬进阳信县体育文化博物馆,围绕“水韵梨香”的乡土特色与“环境保护”的时代主题,精心设计了绘画、手工等趣味课程。课堂上,队员们化身温柔的“美育向导”,手把手引导孩子们用线条勾勒梨枝的虬劲、用色彩晕染梨果的清甜;孩子们沾满颜料的小手、紧盯画纸的专注眼神、咧嘴绽放的灿烂笑容,与队员们细致的讲解、耐心的示范相映成趣,织就了一幅满是童真与暖意的画面。 图为队员们在体育馆与孩子们一起绘画 祝千惠供图 这场沉浸式美育实践,不仅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他们心中悄悄播下了“热爱家乡、守护环境”的种子。孩子们笔下的梨乡或许稚嫩,却满是对故土的珍视;手工课上的创意作品,更藏着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正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让美育的微光在梨乡童心中慢慢点亮。 图为队员们在体育馆与孩子和老师合影 顾士柱供图 五天的梨乡实践之旅虽短,却在每一位队员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们深切体会到,青春的意义从不在温室中的空想,而在躬身乡土的实干——哪怕是为孩子上一堂美育课、给梨园拍一条宣传视频、为墙面绘一幅乡土画,都是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微小却坚定的青春动能,都是在以实际行动诠释“扎根祖国大地”的青年担当。 梨梨原上果实践队以鸭梨为媒、以艺术为桥,在阳信梨乡书写了一段“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他们用专业知识为鸭梨产业出谋划策,用美育课程点亮孩子的梦想,用艺术彩绘焕新乡村的面貌,生动展现了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价值。这场实践不仅锤炼了队员们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更让“把个人成长融入家国建设”的信念在心中愈发坚定。未来,实践队将继续让青春的脚步踏遍更多乡土,让青年的智慧助力更多乡村焕发新活力,为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供稿:梨梨原上果实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