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梨梨原上果实践队 - 小 + 大
2025年8月17日至8月21日,烟台大学“梨梨原上果”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聚焦当地特色林果产业,通过实地走访梨等种植园区记录生长管理细节、与种植大户及合作社负责人深度访谈挖掘产业发展痛点、对接本地电商平台与商超考察产销对接模式等多元行动,深入产业全链条。实践队还结合专业知识,为果农提供简易电商运营技巧培训、协助整理农产品质量溯源信息,以青春力量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助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用扎实实践为阳信县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顺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一、对话书记解梨惑 实践队前往阳信县金阳街道永安村拜访张书记,围绕本地鸭梨种植与售卖展开交流,探寻乡村产业发展的“甜蜜密码”。刚见面,张书记,便拿出新鲜媚梨,笑着招呼大家品尝,接过沉甸甸的媚梨,队员们立刻感受到果皮的细腻。 谈及种植细节,有着多年种梨经验的张书记打开了话匣子,每一个环节都讲得细致入微。交流间,队员们记录要点、提问解惑,原本对鸭梨产业的模糊认知逐渐清晰。通过此次深入交谈,实践队了解到了永安村鸭梨种植的技术要点与销售模式,更从张书记的分享中,感受到基层工作者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的担当,也让实践队对接下来的实践调研更加期待。 图为实践队与张书记合影 顾士柱供图 二、躬身护产悟农辛 阳信永安村的田垄间,队员们手捧饱满的果实,分工完成转运、套网、分拣与装箱 —— 套网时轻撑网袋避开薄脆梨皮,分拣时按大小分级码放确保整齐,装箱时轻拿轻放守护新鲜。汗水顺着额角滴落,手臂因重复动作发酸,但看着堆得越来越高的果箱,队员们心中满是成就感,。 劳作之余,老梨树下的直播镜头更成了助农“新窗口”。不同于传统带货的弹窗与叫卖,队员们只做 “真实记录者”:镜头里,既有鸭梨的莹润品相、套网装箱的细致过程,也有队员与梨农协作的场景。这场“无营销式”直播,让阳信鸭梨的“实在”品质逐渐深入人心,为产业积累了宝贵的品牌信任。 图为实践队队员直播套袋 祝千惠供图 三、访谈寻策破农困 要助农,先懂农。为摸清永安村鸭梨产业的“堵点”与“亮点”,实践队成员与梨农围坐在梨园树荫下,开启了一场场“掏心窝子”的访谈。 “今年亩产比去年多两成,可收购价还是上不去。”王阿姨摩挲着梨果,语气里满是无奈;一旁的大爷接过话茬:“化肥、种子得自己跑镇上去买,贵不说还怕买到假的,去年撒了假复合肥,梨树叶子全黄了!”合作社散伙的困境、农资采购的难题,成了梨农们的心头事。 但访谈中也藏着“破局微光”:赵阿姨兴奋地分享,去年参加县里电商培训后,卖出 8万斤滞销梨。队员们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既精准捕捉到“收购压价、农资无保障、组织化弱”的核心痛点,为后续推动合作社重建、农资统购统配找准了方向;也从赵阿姨的案例中,提炼出“电商赋能 + 政策引导” 的可复制路径,让助农行动不再“盲目发力”。 图为实践队采访梨农 祝千惠供图 四、创新联结拓农路 实践队在小程序创新推出“认养一棵树”助农活动,用实体认养卡搭建起城乡互动的“连心桥”。消费者既能远程查看果树生长,丰收季还能收到新鲜鸭梨;梨农则提前锁定销路,不再担心“丰收不增收”。来到万亩梨园,队员们带着亲手制作的“鸭梨认养卡”走进梨园,将线上小程序的“云认养”转化为实物卡片系在梨树枝头。“祝愿卡”更添温情:队员们邀请梨农写下 “盼鸭梨卖好价” 的期盼,和孩子们一起画 “笑脸鸭梨”,自己也写下 “青春助农不负梨乡”的寄语。微风拂过,挂满枝头的卡片轻轻摇晃,成了梨园里最暖的风景。 这两张卡片,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认养卡打破了“产销分离”的壁垒,让城乡互动不止于“买卖”;祝愿卡则凝聚了梨农、青年与孩童的共同期盼,唤醒了大家对梨乡的归属感。无需复杂设备与大额投入,仅凭贴近土地的创新,便实现了 “产业赋能 + 情感凝聚” 的双重助农目标。 图为实践队成员悬挂的“认养卡” 祝千惠供图 2025年8月21日,烟台大学“梨梨原上果”社会实践队阳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五天里,队员们在永安村的梨园间摸清产业实情,用调研与行动践行“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此次实践不仅为阳信媚梨、皇冠梨产业发展提供了青春思路,更让队员们坚定了扎根乡村、服务农产的信念。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关注阳信鸭梨产业动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青春活力。(供稿:梨梨原上果实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