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雨情 苏欣 - 小 + 大
为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济宁历史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近日,山东英才学院组织张雨情,苏欣,崔靖晨,陈梦雪5名学生走进济宁市博物馆,开展以“触摸历史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行走的课堂中解锁济宁的“过去与现在”。 济宁市博物馆坐落于古运河畔,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于一体,馆内“济宁千秋”“运河之都”“孔孟之乡”等核心展厅,系统呈现了济宁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发展脉络,是承载地方记忆的重要文化地标。活动伊始,博物馆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了场馆布局与参观注意事项,叮嘱大家带着问题观察、结合知识思考,让实践之旅更具收获。 在“济宁千秋”展厅,同学们的目光被一件件珍贵文物吸引。从距今数千年的大汶口文化红陶兽形壶,到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再到汉代的画像石,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一段鲜活的历史。讲解员通过“实物+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济宁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辉煌过往:“这件红陶兽形壶不仅造型独特,更是当时先民审美与生活智慧的结晶,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济宁地区就已有高度发达的制陶技术。”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不时举起手机拍摄文物细节,眼中满是对历史的好奇与敬畏。 “运河之都”展厅是本次参观的重点。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济宁曾因运河而兴,成为“南控江淮,北接京畿”的商贸重镇。展厅内复原的古代运河码头场景、仿制的漕运船只模型,以及泛黄的漕运文书、商会印章等文物,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帆樯如林,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原来济宁在古代是这么重要的交通要道!”学生小李兴奋地说,“课本里讲过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今天看到这些实物,才真正明白它对济宁发展的意义。”讲解员还结合地图,为同学们梳理了运河济宁段的变迁,以及运河文化对当地饮食、民俗的影响,让大家对“运河孕育城市”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在“孔孟之乡”展厅,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扑面而来。展厅通过图文展板、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展示了孔子、孟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儒家思想在济宁的传承与发展。同学们在“仁义礼智信”主题展区驻足良久,认真阅读儒家经典名句的解读,不少同学还轻声诵读《论语》选段。“以前在课堂上学习儒家文化,今天在博物馆里感受到它的真实魅力,更明白我们应该传承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小王感慨道。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还积极参与博物馆的互动体验项目。在“文物修复”模拟区,大家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拼接“文物碎片”,亲身感受文物保护工作的严谨与不易;在“非遗体验”区,部分同学尝试了木版年画制作,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印制出带有济宁元素的年画,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在博物馆大厅开展了“文化分享会”。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的参观收获:“我知道了济宁是运河之都,以后要多了解家乡的历史”“儒家文化很有智慧,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小传人”“文物保护很重要,我们要爱护历史遗产”……真挚的发言展现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 此次参观济宁市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了家乡的历史文化,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学校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张雨情 苏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