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访太仓村劳模陈增贵 悟奋斗精神传薪火_|三下乡活动|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皖江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访太仓村劳模陈增贵 悟奋斗精神传薪火

时间:2025-09-07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晨晨 - 小 + 大

     六月流火,暑意渐浓。皖江工学院"对话劳模匠心路,传承青春奋斗魂"三下乡实践队踏着晨曦走进马鞍山市太仓村,在错落有致的农舍与郁郁葱葱的田垄间,寻访全国劳动模范、太仓村原党支部书记陈增贵。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残缺却有力的双手耕耘乡土数十载,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用实干与坚守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劳动赞歌。实践队员们围坐倾听,在岁月故事中触摸奋斗脉搏,于乡土情怀里汲取前行力量。

图一:皖江工师生来到太仓村

(一)身残志坚,逐梦启航

初见陈增贵,他那微微佝偻的身躯,和脸上岁月镌刻的痕迹,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艰辛。谁能想到,这位如今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命运从儿时起就向他露出狰狞獠牙。4岁时,一场脑膜炎后遗症无情扭曲了他的腰椎,让他在成长路上饱受异样眼光,自卑如影随形。但家人那句“你只要自己认定自己不是废人就行了”,像一道光,照亮他黯淡的童年,也在他心底种下不服输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陈增贵好不容易踏上工作岗位,却又遭遇生产事故,左手截去四指,被核定为“三级肢体残疾”。仓库管理、跑腿打杂的琐碎日常,没能磨灭他对未来的憧憬。一次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在学习中,他接触到广阔天地,内心的梦想再次熊熊燃烧。此后,他凭借扎实学识,在会计考试中名列前茅,成功考取“马鞍山市一级会计师”,被推荐到粮油厂担任财务主管。可他没有停下脚步,工作之余,又参加函授课程,不断提升自我,为日后创业积攒能量。“我喜欢看书,但我没机会上大学,所以我真的羡慕你们有这样的机会。”陈增贵说这句话时,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中满是坚毅,是对知识的渴望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诠释。

图二:陈劳模为皖江工师生讲述他的故事

(二)创业维艰,诚信致远

2000年,当涂县龙山桥镇公开招标组建镇办粮油公司,陈增贵毅然投标,成功中标。但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作为残疾人,外界质疑声铺天盖地:“正常人都搞不好,你一个残疾人能行吗?”面对嘲讽,陈增贵没有退缩,而是暗下决心:“认准的事,就得有毅力、有恒心,哪怕‘脸皮厚一点’也要坚持下去”

接手公司后,他马不停蹄更新设备、拓展经营、发展订单农业。2006年,他领办龙升粮油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在经营过程中,诚信是他始终坚守的底线。有一回,公司账户莫名多了18万元,查清楚是合作商汇款失误后,他毫不犹豫联系对方退还。这份诚信,赢得合作商的信任与赞誉,当即追加订货预付款,双方开启长期合作。靠着诚信与努力,他将一个小厂发展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其基地产品获得多项绿色认证,成为行业标杆。马钢的有机蔬菜都由龙升粮油专业合作社提供,保证其蔬菜的新鲜度。

图三:陈劳模讲述创业之艰难

(三)助残扶贫,共赴小康

 陈增贵深知残疾人生活不易,2012年,在当涂县残联支持下,他把合作社建成残疾人扶贫基地,优先安置残疾人就业。合作社成员里,有35名残疾人,订单户中有208户残疾人农户。

 为了让残疾人真正脱贫,陈增贵为他们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村民汤某下肢残疾却能操作拖拉机,陈增贵便多安排他相关作业,农闲还让他分拣蔬菜,汤某年收入2万多元,成功脱贫。对其他残疾农户,他用合作社农机提供服务,困难户免费。不仅如此,他还助力残疾人创业。芮港村陈守明想养猪缺成本,陈增贵无偿提供蔬菜下脚料,降低成本,还提升生猪品质。如今,陈守明年出栏50头猪,收入25万元。在陈增贵帮助下,许某养羊、陈某养鸡,都过上小康生活。

  除了助残,他也不忘带领广大农户增收。合作社与农户签粮油订单,高于托市价收购,统一销售后返利。每年支付免费供种款、差价、返利,农户每亩地增收170多元。“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陈增贵朴实的话语,道出他的初心与担当。

图四:胡耀东院长总结发言

(四)薪火相传,精神永驻

 “陈劳模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是一本厚厚的书,你们与他交流能够明白许多。”这是皖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双老师听完劳模故事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听完陈增贵的故事,团队的同学们眼眶泛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采访结束,同学们围在陈增贵身边,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奋斗精神带回校园,传递给更多人。陈增贵劳模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奋斗无关出身,只要有信念、有行动,就能创造奇迹。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接过接力棒,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中午时分,陈增贵站在合作社门口,与皖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耀东握手道别,团队的同学们挥手告别,陈增贵劳模目送实践队离开。他的身影在太阳的映照中愈发高大,成为太仓村奋斗精神的永恒象征。而皖江工学院的同学们,也将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让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

图五:皖江工师生与劳模道别

此次采访,是皖江工学院"寻访劳模足迹,传承奋斗精神"系列实践活动的缩影。我们也明白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他用一辈子的坚守证明,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离开太仓村时,晚风拂过稻田,送来阵阵清香。团队的同学们知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奋斗的汗水,每一缕炊烟都飘荡着坚守的故事。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将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把青春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洪流,让劳动精神在实践中闪光,让初心使命在奉献中传承,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

图六:皖江工学院授牌、合照留念

撰稿人:李晨晨

上一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青春筑梦基层行,为民情暖千万家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