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王宇祥 巩婷婷 毕浅雪 - 小 + 大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洞察产业发展脉络、体悟劳动精神内涵,争做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时代青年,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统筹部署,组织 “智行者团队”赴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围绕当地特色草莓产业开展专题调研。团队以“深调研、真体悟、传精神”为导向,在镇政府庄书记全程引领下,走进种植大棚、产业协会、加工企业与交易市场,用脚步丈量产业振兴之路,用眼睛捕捉劳动奋斗之美,让“劳动铸振兴”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真筹备:精研细策,锚定草莓产业调研方向。“调研不是‘走流程’,得先把闻集草莓的‘家底’摸清,才能问出真问题、挖出真经验。”在确定以闻集镇草莓产业为调研主题后,“智行者团队”便开启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团队主动与闻集镇政府对接,庄书记通过线上会议向队员们介绍:“闻集草莓现在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但从零散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走了不少弯路,你们调研时可以多问问种植户的‘老故事’,看看企业的‘新做法’。”这番话让队员们明确了调研重点——既要挖掘产业发展的“成功密码”,也要记录劳动者的“奋斗足迹”。 真探究:田间地头,解码草莓种植的“闻集智慧”。清晨的闻集镇,薄雾还未散尽,“智行者团队”已跟着庄书记走进草莓种植基地。“你们看这草莓苗,叶片要绿、根系要壮,施肥得用腐熟的有机肥,不然容易烧根。”正在棚内疏花的种植户刘大叔,一边演示一边给队员们讲解。他黝黑的手掌抚过草莓藤蔓,指腹上还沾着泥土:“以前露天种草莓,靠天吃饭,一场霜冻就全完了。现在有了大棚,冬天也能结果,去年我这两亩棚子,纯利润有8万多!”刘大叔的话里满是自豪,队员们围在他身边,追问大棚建设成本、政府补贴政策,王同学特意拍下草莓叶片的特写,计划回去后对照资料研究品种特性。 真交流:链上访谈,深挖产业振兴的“闻集路径”。“乡村振兴不能只靠‘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加工得好’。”在颍泉区草莓协会办公室,会长张殿兴的话,让队员们对草莓产业有了更立体的认知。随后,团队走进闻福酒厂生产车间,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工人们身着洁白工装,在流水线上有序忙碌:分拣岗的李大姐眼疾手快,把个头小、有斑点的草莓挑出来;切片岗的师傅们控制着切片厚度,确保烘干后口感均匀。“我们这活儿看着简单,其实有讲究,切片太厚烘干不透,太薄容易碎。”李大姐拿起一片草莓干递给队员:“这都是咱闻集的好东西,得对得起‘闻集草莓’的牌子!”企业负责人还告诉队员,旺季时会优先招留守妇女和困难家庭,“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些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孩子,这就是产业振兴的‘民生温度’。” 真体悟:精神浸润,传承劳动振兴的“闻集力量”。调研途中,最让队员们触动的,是闻集人身上的劳动精神。在一家家庭农场,农场主周大哥的创业故事让大家印象深刻:“2015年我从城里辞职回乡,家人朋友都反对,说‘放着好好的班不上,回来种草莓,脑子进水了’。但我觉得,农村有好土地,只要肯钻研,肯定能成事。”如今,他的农场引进了“红颜”“章姬”等优质品种,还搞起了“草莓采摘 + 农家乐”,年产值超200万元,带动15户村民一起种草莓。“劳动最光荣,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在闻集镇草莓文化展示馆,庄书记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以前种草莓靠人力拉水、手工除草,现在有了滴灌、无人机打药,但那份‘肯吃苦、爱钻研’的精神没变。我们每年办草莓文化节,就是要让劳动者有荣誉感,让年轻人知道,靠劳动能创造好日子。”调研落幕时,队员们在草莓交易市场看着一箱箱草莓装车发往全国各地,箱字外“闻集草莓”的字样格外醒目。庄书记对队员们说:“你们这次调研,不仅记录了闻集草莓的发展,更传递了劳动精神的力量。希望你们以后常来,把知识带回家,把担当带回去。” 始于实践,不止于实践。“智行者团队”带着调研中收集的访谈记录、实地照片等,回到学校后整理形成“闻集镇草莓产业发展报告”等相关总结,提出“加强电商品牌建设”“拓展草莓文旅项目” 等建议,努力把实践成果转化为助力产业发展的力量。正如队员们所说:“闻集的草莓是甜的,闻集人的劳动是美的,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甜’与‘美’,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前行,用青春书写‘劳动铸振兴’的答卷。”(撰稿人:王宇祥 巩婷婷 毕浅雪) |
上一篇:“修产权之盾,筑乡土之兴” 浙财大师生深入田野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