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入馆知戏——西南财经大学“吴韵昆承”实践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游园惊梦,入馆知戏——西南财经大学“吴韵昆承”实践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时间:2025-09-10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吴韵昆承”实践队 - 小 + 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5年8月11日,西南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吴韵昆承”实践队,赴江苏省昆山市戏曲百戏博物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本次实践以“传承中华文化,激活非遗新生”为主线,通过沉浸式参观、专家讲解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感受昆曲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文娱产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同时也不忘将保护与传承作为戏曲事业发展的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戏曲艺术向新的高峰发展,并且在剧种保护、舞台艺术、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戏曲推广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新中国波澜壮阔发展历史的生动写照。其中,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便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优秀实践样本。

清晨,实践团全体成员怀着对戏曲文化的敬畏与期待,抵达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在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大家详细了解了博物馆的建设历程以及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戏曲文物和道具静静陈列,从缀满流光的戏服,到凝着风骨的脸谱,一个个精致的展品,似在诉说着戏曲的精妙绝伦、源远流长。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戏曲的江湖,如赴一场戏曲的视觉盛宴。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各个展厅,聆听了关于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对其地方戏的影响的详细介绍。展厅内的每一件展品都让成员们赞叹不已,他们深刻感受到戏曲的夺目光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参观完后,一位成员感慨道:“耳畔似绕丝竹,眼前如见水袖,这一趟参观,让我读懂了戏曲不止是艺术,更是活着的文化传承。”

结束参观之后,吴韵昆承实践队的所有成员在酒店集中进行讨论,一起分享当日参观博物馆的所见所闻以及各自的感慨、收获,大家都表示深刻体会到了昆曲百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非常惊叹于在各种科技加持下昆曲取得的创新性发展,总结昆山政府对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与逻辑,同时也对后几日的工作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安排与调整,来确保接下来的三下乡实践能顺利进行。

8月11日的活动,是西南财经大学“三下乡”实践队探寻昆曲艺术传承之路的起点,是青年学子走出课堂、走进文化现场的一次生动探索,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通过沉浸式参访昆山市戏曲百戏博物馆,队员们系统了解了昆曲六百余年发展脉络与其典雅的艺术特征,也从一件件戏服、一曲曲唱词、一幕幕影像中,读懂了一代代艺人对非遗的坚守与创新。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表示将继续关注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其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现代转化与创新表达注入青春活力。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昆曲文化的一次深入调研,更是新时代青年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一次积极探索。实践团成员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深入挖掘昆曲文化的丰富内涵,探索其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真正实现在行走中感悟文化、在实践中践行使命,助力这一“百戏之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西南财经大学:“吴韵昆承”实践队)

上一篇:山东大学文学院“桑梓星火”实践团扎根红色沃土 以星火之光点亮青春信仰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