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广东财经大学涌龙擘洲实践团 林嘉虹 袁玉萍 温淑钧 - 小 + 大
2025年7月24日,为探寻深圳市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以参与龙舟赛事延续习俗,用团队精神具象化文化内核的积极作用,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溯源当地龙舟文化,在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指导老师温浪奕、何镇宇和李雯霖的引导下,深入塘下涌社区,体验当地传统龙舟文化,在对塘下涌社区领导及老干部进行的深度访谈中解读塘下涌社区在岁月洗礼中沉淀的人文密码,为弘扬和推广龙舟文化贡献广财学子力量。 塘下涌社区领导及老干部畅谈:从村落记忆到龙舟文脉,解码一方水土的精神密码 2025年8月24日上午,在宝安区燕罗塘下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与社区党委副书记黄金基同志、《塘下涌村志》执行主编黄沛容同志、塘下涌社区退休老干部黄耀棠同志在社区团委书记黄雪仪同志的引荐下展开访谈。聆听龙舟文化如何在洋涌河畔从到早期鱼塘划渔艇到现代龙舟竞技薪火相传。 水乡划艇承古韵,洋涌河畔展舟影 塘下涌社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塘下涌社区半水乡半山区地带,早期村民已有划艇比赛的习俗。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村民常在鱼塘边举办划艇比赛。文化大革命期间,龙舟活动因被视为“破四旧”而中止。改革开放后,龙舟文化逐渐复兴。1997年,在深圳市宝安区五指耙水库,村民自发组建塘下涌龙舟队参加宝安区松岗镇首届龙舟赛,获得第三名。二十一世纪初,深圳市茅洲河经治理,其支流洋涌河成为当地各龙舟队的龙舟训练和比赛场地。 自2016年起,在上级部门与社区两委的持续支持下,塘下涌社区逐步组建了标准龙舟队——宝安区燕罗塘下涌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该龙舟队以“塘下涌团结一致必成功”为口号,征战粤港澳大湾区各大龙舟赛事。龙舟队通过系统性训练,逐步建成标准化训练体系,实现竞技水平跨越式提升,屡创佳绩,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运动的标杆队伍 竞渡精神聚乡魂,薪火相传舟不息 图 2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荣誉墙部分 竞渡龙舟运动不仅是塘下涌的传统习俗,更凝聚了社区的精神认同。 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先后斩获多项本地赛事冠军,取得了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本地组第一名、第一届全国全面健身大赛华南区——龙舟比赛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深圳组第一名、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深圳组第一名等显著成绩。 社区党委副书记黄金基表示,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的成功得益于传统观念、村委领导的支持以及龙舟队年轻人的拼搏精神。塘下涌社区群众希望龙舟比赛能持续举办,传承传统文化。 二、专访龙舟队队长: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绽放光彩 2025年8月14日,在宝安区燕罗塘下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与刚刚蝉联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锦标赛三连冠的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队长黄业民联合举办了本次专访,深入探寻这支民间龙舟劲旅的成长历程,探讨龙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推广需求。 图 3采访龙舟队队长黄业民 科学训练铸就竞技实力 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以专业化训练体系为根基,聘请国家级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队伍有26名成员,团队分工明确:鼓手作为节奏核心,统领全队划桨频率与士气;20名划手分列左右两舷,提供强劲动力;尾部舵手精准把控航向,确保团队协同发力。龙舟队名“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源于社区大姓——黄,黄氏统称“江夏黄氏”,彰显浓厚的地域文化认同;而“塘下涌,团结一致必成功”的口号,则凝结了队伍拼搏奋 梯队建设传承龙舟精神 队伍注重人才梯队培养,每年吸纳新生力量。据黄队长回忆,在2024年,一名18岁新队员仅经两个月高强度训练便登上赛场,展现出年轻一代的吃苦精神与蓬勃活力。目前,队伍成员以80后组织者兼鼓手、90后主力划手和00后新生代为主,年龄结构合理,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作为队长,黄业民以身作则,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思想引导,形成“严慈相济”的团队氛围。此外,队伍沿袭“老带新”传统,由资深队员辅助教练传授技术经验,确保龙舟技艺与文化精神的代际传承。 赛事历练助推心态成熟 从初登冠军领奖台到实现三连冠,队伍在实战中不断成长。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中,小组赛意外位列第三后,全队迅速调整战术,凭借扎实的基本素养与默契配合,最终逆袭夺冠。展望未来,队伍计划注册成立龙舟协会,以更规范的组织形式参与深圳各区赛事,并逐步迈向全国乃至国际高水平竞技舞台。与此同时,队长黄业民愿积极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训练日常,携手龙舟界前辈共同推广龙舟文化,助力龙舟运动申奥进程。 “塘下涌,团结一致必成功”——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不仅诠释了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的团队信念,更映射出中国传统龙舟文化在新时代的旺盛生命力。 三、劈波斩浪砺精兵——直击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训练场地 在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专访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队长黄业民后,受邀前往龙舟队日常训练基地参观。一进门,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便被墙上醒目的红色标语“塘下涌团结一致必成功”所震撼,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不仅彰显了队伍的凝聚力,更成为队员们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的精神动力。 训练场里的“龙舟魂”:汗水与荣誉交织 走进训练场,整齐排列的杠铃、健身凳等专业器材映入眼帘,在场馆中央,悬挂着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的旗帜,一旁陈列着队员们日常使用的划桨,木质握柄已被磨得发亮,无声诉说着训练的艰辛。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贴满照片的荣誉墙——从2016年到2024年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参与地区大赛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队伍的成长轨迹。照片下方是“2025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的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标识格外醒目,队长坦言:“这是我们今年的核心目标,每天训练都在倒计时。”此外,一件写满全体队员名字的队服被精心悬挂,体现了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队员们的凝聚力和友爱。 “手把手”教学:从器械到水上的传承 为让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更直观感受龙舟运动的魅力,队长亲自示范测功仪(俗称划船机)的使用技巧,并邀请队员体验。“手臂要起到一个框架作用,向下沉,腰是立着的,不能弯”黄业民队长一边矫正队员的动作,一边解释划桨的力学原理。队长坦言,虽然自己司职鼓手的位置,但是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已经熟悉了划手的动作要领,教练的倾心教导深入脑中。尽管只是模拟训练,队员谭宇翔同学仍感叹:“非常有趣,短短几分钟内是难以掌握划龙舟的要领,不仅需要力,也需要动作上的规范,更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真正的水上训练难度可想而知。” 合照留影:授旗传情谊,共扬龙舟魂 参观结束后,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龙舟队将传统民俗与现代竞技完美结合,其团结拼搏的精神令人动容。队长黄业民向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授予一面印有”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标识的专属旗帜,以此表达对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的热烈欢迎和对其推广龙舟文化的真挚感谢。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团长温淑钧郑重接过旗帜并表示:”这面旗帜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做好龙舟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运动的魅力。”最后,队长和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珍贵时刻。 四、科普传薪火——龙舟知识宣传“红芯护苗·燕罗童行”“龙舟载绿行”非遗环保小先锋活动点亮青少年传承热情 8月14日,在塘下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让龙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将“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核传递给新一代,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联合塘下涌社区工作站及宝安区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开展龙舟竞渡科普与塘下涌社区龙舟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吸引社区儿童参与,以趣味科普、龙舟模型拼装游戏的形式,搭建起传统文脉与青春力量的桥梁。 趣味科普:揭开龙舟文化的“神秘面纱” 活动伊始,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成员化身“科普讲师”,通过图文展板、动画短片与实景模型,为青少年系统讲解龙舟文化的起源与传统。从“屈原投江,百姓竞渡救贤”的历史传说,到龙舟龙头雕刻的吉祥寓意、船身流线型设计的科学原理,再到“起龙”“祭龙”“收龙”等传统仪式的文化内涵,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厚重的文化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课堂”。 现场青少年围着展板踊跃提问,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成员联合社区还特意准备了龙舟模型拼装游戏,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直观感受龙舟的结构特点,加深对传统工艺的理解。 本次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涌龙擘洲实践团初步探索了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路径。在指导老师和社区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团队通过深化传播创新双轨并进,构建传承网络弘扬非遗,塘下涌的龙舟文化正以蓬勃发展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实践团将以青年创新绽放传统光彩,积极参与守护龙舟文化瑰宝的先锋行动。 广东财经大学涌龙擘洲实践团 林嘉虹 袁玉萍 温淑钧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