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付丽伟 马靖 莫梦瑶 - 小 + 大
7月23、24日,为探寻非遗鱼灯传承的全新路径,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安徽大学 "三下乡" 鱼灯焕新队近日深入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开展了以 "鱼灯新经济,乡村新未来" 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团队通过走访村委会、鱼灯工坊、宗族祠堂、村民家中及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深入了解鱼灯的历史渊源与非遗工艺,并共同展望3D打印与AR互动助力汪满田鱼灯产业发展的未来。 (团队与村干部一起合照) 第一站:村委会 —— 共绘发展蓝图,锚定前行方向 调研首站,团队与汪满田村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村干部详细介绍了省级非遗“汪满田鱼灯”的深厚文化价值,并表示村庄旨在通过开发兼具艺术性、实用性和文化特色的鱼灯文创产品,丰富旅游消费体验;并且积极推进鱼灯核心元素的版权登记工作,为文化资产的合法化发展保驾护航;还将通过外出巡演大力展示鱼灯的独特魅力,吸引国际游客,显著提升其国际知名度,推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时,村干部也点明目前汪满田鱼灯仍缺乏具体定性的问题。 第二站:鱼灯工坊 —— 触摸匠心底蕴,感知巡游盛景 在村中的鱼灯工坊里,团队亲眼目睹了巨型鱼灯骨架与半成品所呈现出的震撼场景。随行的村干部生动地还原了元宵巡游时的热闹盛况:数十米长的流光鱼灯在古巷中蜿蜒穿梭,锣鼓声震天动地,万人空巷。这一起源于 "防火驱邪" 信仰的民俗活动,历经六百年的传承,已然成为徽州文化鲜活的缩影。队员们从代代相传的故事中,深切感受到鱼灯早已融入村民的血脉,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队员们倾听讲解) (鱼灯工坊内拍摄) 第三站:宗族祠堂 —— 历史深刻印记,文化精神内核 在汪满田村走访时,团队有幸参观了村中的宗祠。1968年,汪满田大队因开山造田获评安徽省“大寨式”模范大队,获赠全省仅有两尊的大型毛泽东塑像之一。如今,这尊文革时期的塑像立于重修的宗祠内,与古建构件形成时空对话,见证村庄变迁。作为元宵鱼灯巡游起点,祠堂保留着庄重仪式:巡游前悬火纸于祠前,归来后焚烧祈福。此习俗承载村民对祖先的敬仰,是鱼灯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 第四站:村民家中 —— 关联生活生计,承载乡愁记忆 农户的堂屋中,毛主席画像与鱼灯部件共处一室,印证着时代的印记。村民坦言,农闲时制作鱼灯不仅是对传统的坚守,更是一项重要的副业,尤其在节日前夕,年轻人归乡祭祖的同时接待游客,制作鱼灯,所得可以补贴家用。鱼灯技艺,实实在在地维系着家庭的生计,也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第五站:非遗传承人 —— 坚守匠心孤诣,延续薪火相传 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内,挂满了记录历年活动的照片与传承人亲手编织的鱼灯。传承人正一边娴熟地编织着鱼灯,一边与队员们交谈。她多年来致力于系统梳理鱼灯的历史、技艺与民俗,虽专著尚未完成,但这份坚持旨在为后世留下权威记录。她热切期盼着鱼灯技艺能通过努力,从省级非遗晋升为国家级,并殷切期望青年一代能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这份执着的情怀深深打动了队员们。 (队员听完讲解后学习制作鱼灯) 科技赋能:激活非遗新活力 团队拟以数字科技赋能汪满田鱼灯非遗,激活其新活力。计划核心包括:对鱼灯进行高精度3D建模与数字化采集,建立永久数字档案,为濒危技艺留存核心数据,奠定未来版权保护与传承创新的基础;同时拟开发AR互动应用,使游客扫描实体鱼灯即可触发虚拟游动、制作演示与历史讲解,旨在显著提升体验沉浸感与文化传播深度,拉近古今距离,拓宽受众边界;并期望通过这些数字化成果,升级旅游体验、拓展线上营销、迭代文创设计,从而吸引更广泛客流、带动消费,最终为乡村注入持续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双赢。 未来展望:数字筑基,文化生辉,乡村共荣 展望未来,汪满田鱼灯在数字科技的持续赋能下,可望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数字档案库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将为这项濒危技艺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数字长城”,确保核心技艺永续留存,更将成为版权保护的有力盾牌与创意创新的灵感源泉,催生出融合传统基因与现代审美的全新文化表达。AR等沉浸式技术的深度应用,预期能彻底打破时空界限,使鱼灯文化突破地域藩篱,吸引全球目光,成为徽州文化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真正实现传统民俗与现代受众的深度共鸣。更重要的是,数字化驱动的产业融合模式有望步入成熟期,形成以鱼灯IP为核心、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强劲引擎。线上线下的联动不仅带来客流与消费的显著增长,更能切实提升村民收入,让文化传承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激发内生动力。最终,汪满田愿景是成为一个活态传承、生机勃勃的典范——在这里,古老鱼灯在数字浪潮中游弋生辉,文化自信因创新而彰显,特色产业因赋能而兴旺,村民因文化而自豪、因发展而富足,生动诠释文化保护、科技赋能与乡村振兴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繁荣。 作者:付丽伟 马靖 莫梦瑶(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级本科生) 摄影:徐晗 潘智新(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级本科生) 来源:鱼灯焕新暑实小队 |
上一篇:合江的荔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