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探寻红色记忆,传承淮海精神

时间:2025-07-0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李宗赫 单赫攀 - 小 + 大

中国青年网淮北7月6日电(通讯员 李宗赫 单赫攀)7月6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追寻红色记忆,寻访复兴古迹”社会实践团踏上前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的征程,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淮海精神。小李家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驻扎长达38天的地方,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

团队成员首先前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踏入旧址,石基土墙茅草屋映入眼帘,仿佛将大家带回了1948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旧址内,团队成员自行参观,仔细端详着每一件陈列品,阅读着墙上的历史资料,感受着当年革命先辈们的艰苦生活与坚定信念。两进院落的22间茅草屋,分别设有总前委指挥部、参谋部、首长休息室和办公处等。屋内简陋的陈设,如陈旧的桌椅、简单的床铺、墙上挂满的作战地图以及桌上摆放的电话机,都在诉说着当年紧张而忙碌的指挥场景。1948年11月23日晚,为便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淮海战役总前委从临涣文昌宫移驻韩村镇淮海村小李家,这里虽是一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但村庄周围大树环绕、较为隐蔽,且处于徐宿铁路与徐阜公路之间,是敌军“南北对进,打通徐蚌,三路大军会合”的预定地点,每天都有敌机临空侦察或过往,而总前委驻在此处,正是敌人意料不到的,这也为战役指挥提供了一定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图为小李家展示文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梦 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与守护旧址的李华松爷爷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老宅的第三代守护人,李华松已在此坚守了37年,他向大家讲述了家族与淮海战役的故事。原来,这座旧址正是李华松的祖屋,1948年11月23日,解放军参谋张生华因李华松的爷爷曾为共产党做过地下工作,二大爷是为国捐躯的新四军战士,便选定了他家作为总前委驻地,当晚,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首长就搬了进来。首长们居住期间,家中的家具都搬到堂屋供其使用,为了保密,窗户被糊了一层又一层,电话线也埋入地下。在这38天里,总前委在此指挥了围歼黄维兵团、阻击南北援敌以及追击、包围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并为下一步全歼杜聿明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家老宅也成为了新中国诞生路上的历史坐标。李华松的讲述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情以及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

 

图为团队成员与李华松先生合影。中国通讯员 陈钦泽 供图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值班室,与小李家纪念馆的王飞主任进行了交谈。王飞主任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小李村的红色文化发展情况。他提到,小李村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展览内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王飞主任也希望与“追寻红色记忆,寻访复兴古迹”社会实践团队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淮海战役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双方就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王飞主任表示,淮海战役精神蕴含着敢打必胜、科学决策、勇于担当、团结协作、依靠群众的丰富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下去。在讨论中,双方达成共识,计划签署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协议,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开展志愿服务等,让更多年轻人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团队成员与王飞主任交谈。中国通讯员 杜运丰 供图

临走之际,团队前往小李村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时,有了之前与李华松爷爷和王飞主任的交流,成员们对小李村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参观感悟也更加深刻。博物馆以“运筹小李家决胜大淮海”为主题,分“淮海硝烟起”、“决胜38天”、“人民的胜利”、“今日小李家”四个部分展示淮海战役的历史,通过浮雕、展品、地图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数字化手段,生动地再现了淮海战役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争背后的故事。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战略的成功,更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共出动小推车88万余辆,担架20.6万副,筹集粮食48万吨,上阵民工达543万人,正是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才铸就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图为团队成员在小李家纪念馆前合影。中国通讯员 杨森 供图

此次小李村之行,“追寻红色记忆,寻访复兴古迹”社会实践团通过实地参观、人物访谈、交流合作等方式,深入挖掘了淮海战役的历史内涵,深刻感受到了淮海精神的伟大力量。团队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传播淮海精神,通过制作宣传视频、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主题演讲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湖南信息学院筑梦砺行实践团赴洋沙湖实验学校开展“情绪奇妙世界”科普讲座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