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王旭 高翌珅 何欣宇 闫若萱 闫金荟 王春玲 - 小 + 大
烟台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益起经彩·经纬传薪”志愿服务队的三下乡实践,为莱州草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这支团队带着“让千年草编文化焕发新彩,引更多人探寻非遗魅力、守护文化根脉”的初心奔赴莱州,以“学习传统草编技艺,传承非遗文化精髓”为核心使命,成为草编技艺延续路上的鲜活力量。 7月11日上午,服务队首站走进莱州草编传承人郑金波师徒作品展,展厅里的草编作品恰是技艺发展的生动注脚:从承载岁月记忆的传统草鞋、草篮,到融入现代巧思的艺术摆件、时尚饰品,品类丰富的展品既展现着传统技艺的扎实功底,更凸显着郑金波师徒在坚守中创新的探索——这正是草编技艺从古老走向当下的鲜活轨迹。 为深入触摸技艺的发展脉络,服务队在文化馆的时光长卷中追溯草编千年历程,又在非遗传承人的手把手指导下,亲身体验草丝捻转、经纬编织的精妙,沉浸式感知这项指尖技艺的传承密码。当青春活力与传统文化在经纬间碰撞,不仅让古老技艺在年轻一代中获得新的传递者,更催生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灵感,为草编技艺的创新发展播下新的种子,让这项流淌千年的技艺在传承中持续焕发新的光彩。 图为郑金波师徒作品展中的草辫技艺的发展图。武益帆 庞文博 供图 随后,服务队率先走进莱州市博物馆,径直来到草编展区。展区内,各式草编展品静静陈列,瞬间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有的造型古朴,仿佛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有的工艺精巧,恰似凝结着匠心的诗篇。从日常储物的篮筐到点缀生活的挎包,从田间劳作的耐用工具到案头陈设的雅致珍品,这些跨越时光的草编物件,无声地勾勒出莱州草编从“实用器物”到“文化象征”的演进轨迹。 讲解员在展品旁细细讲述,将莱州草编的起源、百年发展历程及其在当地民俗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一一道来。队员们静静聆听,目光在草编的经纬纹理间流连,心中渐渐涌起对这项非遗技艺的深厚敬意——这不仅是指尖的技艺,更是劳动人民在时光中沉淀的生活智慧,是带着乡土气息的地域文化印记,每一寸草编里都藏着莱州的烟火故事与人文情怀。 图为“益起经彩·经纬传薪”志愿服务队参观莱州博物馆。武益帆 庞文博 供图 7月11日下午,“益起经彩”志愿服务队来到郑金波老师的作品展现场,在这位莱州草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亲授下,开启了草编技法的学习之旅。 郑金波老师深耕草编多年,以“守正创新”闻名——既坚守传统草编的精髓,又善用现代设计为技艺注入新活力,其作品广受认可。学习中,他先向志愿者们展示了七股辫、九股锯齿、九股平股辫等经典草编纹样的成品,随后便手把手教学基础编织技巧。“挑一压二,力度要匀,这样编出来的纹路才能整齐紧实。”他一边耐心叮嘱,一边针对材料整理、起头手法、编织节奏等细节细致讲解要领,反复示范动作,确保每位队员都能跟上节奏。 志愿者们全神贯注,指尖在草条间慢慢尝试:从起初的手法生疏、频频出错,到逐渐找到规律、灵活翻飞,在一针一线的编织里,不仅触摸到了传统技艺的温度,更在熟练掌握技巧的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乐趣与成就感。 图为“益起经彩·经纬传薪”志愿服务队学习非遗草编传承人现场传授现场。武益帆 庞文博 供图 图为“益起经彩·经纬传薪”志愿服务队同学学习草编编织技巧。武益帆 庞文博 供图 本次莱州草编文化体验活动,让志愿者们得以近距离接触莱州草编这一珍贵非遗技艺,深入领会其文化内涵。而“参观+实践”的融合形式,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推进这类活动,让更多人亲身体验草编文化的独特魅力,携手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 图为“益起经彩·经纬传薪”志愿服务队莱州非遗文化馆合照。 武益帆 庞文博 供图 通讯员(王旭 高翌珅 何欣宇 闫若萱 闫金荟 王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