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湘南学院赴桂阳县和谐村“三下乡”:以光影为笔,绘乡村美育新篇

时间:2025-07-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唐冰 - 小 + 大

2025年7月10日,湘南学院“和谐桂乡影视美育实践团”奔赴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湘村和谐映像,青影美润桂乡”为主题,聚焦影视艺术为乡村带来知识与美的滋养,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学子的责任担当。

温情启幕,点燃下乡激情

“和谐桂乡影视美育实践团”抵达和谐村后举行开幕仪式,“三下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实践团队秉持“以影化人,培根铸魂”的美育目标,通过播撒影视美育种子、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搭建城乡文化桥梁,帮助乡村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破“电影即娱乐”的认知局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拓宽了乡村儿童的视野,更进一步探索了乡村素质教育“影视+思政+美育”的新路径。

趣味课堂,激发无限潜能

7月11日,志愿者们以《小妖怪的夏天》《雄狮少年》作为教学主线,带领孩子们探寻影片中的生命观和中国传统文化,领略传统美学元素在现代动画影视中的创新与魅力。课堂采用互动引导法、情景创设法等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专注力。其中“印章集邮”这一运用游戏化思维的趣味机制,为团队后期美育课堂提供了“激励—反馈”模式的有效范本。“原来电影里藏了这么多神奇的秘密!”小朋友在分享时说道。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也为后续的舞台剧演出奠定了良好的表现基础。当日,郴州市桂阳县电视台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课堂实践。

乡音体验,探索影视魅力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态载体,更是增强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责任感的重要路径。志愿者依托《疯狂动物城》开展别开生面的配音教学,以七大方言的特点作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现场进行方言配音。以影视艺术为媒介,将方言融入创作,拓宽审美教育路径,培养孩子们的文化创造力,以低成本、高互动的方式赋能乡村素质教育,既推动了推普工作,又提高了保护方言多样性的意识。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感受到了方言的独特魅力,也在多元方言体验中深化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助力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从小种下了“语言美”的种子。

“这场光影之约,是对美育的延伸,更是对文化的传承。用光影作笔,以时代为卷,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间生根发芽,成为担当乡村振兴的文化支点。”团队指导老师段晓光在当天总结会中强调。此次“三下乡”影视美育实践活动,不仅为和谐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影视艺术世界的大门,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生活,更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使命感。未来,“和谐桂乡影视美育实践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影视美育模式,为乡村美育事业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迈向新征程。

(作者:唐冰)

上一篇:中南大学“绿育共生”社会实践团:零碳π能·助力乡村

下一篇:青春实践赋能乡村振兴,校地同心共绘张楼新篇 ——安徽理工大学实践团赴张楼村探索治理与发展融合之路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