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杜少杰,朱增玉 - 小 + 大
2025年6月28日,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榴住新鲜”实践团队,怀揣着对石榴深加工技术,特别是石榴皮中石榴多酚在保鲜与高值化利用方面应用前景的浓厚兴趣,奔赴“中国石榴之乡”——安徽省怀远县。团队深入天兆石榴酒厂与当地石榴种植基地,围绕石榴种植、储存保鲜、精深加工及全产业链发展展开深度调研,旨在运用材料化学的专业视角,为怀远石榴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突破瓶颈、提升附加值贡献青春智慧。 田间课堂:种植瓶颈与储存难题待解 六月的怀远,细雨霏霏。实践团队首站抵达当地石榴采摘园。田间地头,果农们正辛勤劳作。园区内,红花玉石籽、白花玉石籽、红玛瑙等怀远传统优势品种长势良好。 图为怀远当地石榴园石榴生长现状。王杰 供图 负责人介绍,曾引种的软籽石榴因难以适应江淮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抗冻性及坐果率不佳,未能推广。“石榴生长周期约118天,夏至后基本定果。怀远石榴通常在10月1日左右集中上市,霜降前需完成采摘。”负责人强调,“优选头花果采摘对保障后续花果质量至关重要,如白花玉石籽成熟较早,约9月10日即可上市。” 图为果农为团队成员讲解石榴生长状况及怀远当地主要石榴品种。王杰 供图 然而,储存保鲜是果农心头大患。石榴属呼吸跃变型水果,储存期短,元旦后易出现糖化、籽粒发酵变质。采摘、运输过程中的轻微碰伤不易察觉,却会加速腐烂。江淮地区梅雨季节的高湿环境更易诱发病虫害。团队成员特别关注了石榴采后处理环节,发现当前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保鲜技术和设施。此外,农户种植规模普遍较小,销售以零售和批发为主,小果虽可供给酒厂,但整体产业规模化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车间探秘:加工工艺与高值利用的探索 带着对储存难题的思考,团队下午走进天兆石榴酒厂。车间内机器轰鸣,石榴加工正酣。工艺流程清晰可见:新鲜石榴运抵后,首先进行严格的人工分拣,剔除坏果、霉烂果,但负责人坦言,内部轻微损伤的果实难以完全挑出。分拣后的石榴经过清洗、剥粒(或破碎)。 图为技术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石榴酒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王杰 供图 在核心的发酵车间,技术员详细介绍了工艺要点:“石榴汁发酵周期通常为35-40天,温度严格控制在15-30°C区间,我们倾向于采用15-18°C的较低温发酵以保证风味。主要使用优质干酵母,有时添加酵母营养液。初始酒精度约8度(不额外加糖),通过工艺调整最高可达15度左右。”技术员解释道,“原料损耗较大,约100斤石榴仅能产出30斤酒液。发酵结束后(通常在12月左右),还需进行下胶澄清等处理。”团队了解到,早期使用氨水发酵的旧工艺因安全隐患已被淘汰。 图为团队成向技术人员了解石榴深加工所产生的损耗问题。王杰 供图 团队成员特别聚焦了石榴副产物——尤其是石榴皮的利用现状,这正是他们关心的“石榴多酚”来源。技术员介绍,目前酒厂产生的石榴皮、石榴籽渣主要被外地厂商收购,用于提取天然色素或作为饲料、肥料,少量用于化妆品原料,但尚未在本地实现高值化的深加工,特别是具有强抗氧化性的石榴多酚提取与应用技术,在怀远本地产业链中仍是空白。酒厂利润空间约10-15%,且受原料(外地用于化妆品等领域的石榴)收购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智慧碰撞:产学研融合助力产业升级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校团队与当地果农、酒厂负责人及农业专家围绕怀远石榴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结合实践观察提出了一系列贴合实际的建议。种植与储存环节,大家一致认为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对接,选育适配本地的优良品种,细化田间管理以减少病虫害;团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可先从探索成本较低的简易保鲜方法入手,比如利用石榴自身成分尝试基础保鲜涂层,同时调研适合小农户的经济型储存技术,助力减少鲜果损耗。针对加工环节规模小、链条短的问题,团队建议重点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带动散户整合资源,逐步扩大标准化种植与加工规模;同时探讨石榴皮渣的初级利用途径,比如尝试提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用于制作简易加工品,在降低浪费的同时提升附加值。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专家共同讨论关于石榴皮中的其他价值。王杰 供图 在品牌建设与销路拓展方面,与会各方达成共识,要持续擦亮“怀远石榴”区域品牌,讲好本土石榴故事。作为大学生团队,我们计划在实践中发挥所长,协助开展线上宣传,比如通过校园平台、社交账号分享怀远石榴故事,尝试参与直播带货的基础筹备工作;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提议策划小型石榴采摘体验活动,助力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可怀远石榴及其加工产品,为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赋能:材化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榴住新鲜”实践团队深入产业一线,用专业眼光发现问题,以科学思维探寻对策。他们不仅看到了怀远石榴产业面临的种植、储存、加工、附加值提升等现实挑战,更凭借材料化学的专业敏感度,敏锐捕捉到石榴皮渣中蕴藏的石榴多酚等宝贵资源的巨大开发潜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天兆石榴基地前的合照。王杰 供图 团队成员表示,此次调研收获远超预期。他们不仅解答了关于石榴保鲜的部分疑问,更深刻认识到材料化学技术在农产品保鲜、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整理调研资料,尤其聚焦石榴多酚提取与应用的技术难点和市场前景,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和可行性建议。他们计划将相关发现与学院科研资源对接,积极寻求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的机会,努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怀远石榴产业升级的切实方案,让怀远石榴不仅“榴”住新鲜,更能“链”出高值,真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造福一方百姓的“黄金果”和“科技果”。(作者:杜少杰,朱增玉)(团队: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榴”住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