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粤韵薪传:顺德韵传研学营收官

时间:2025-07-2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芷倩 - 小 + 大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华南师范大学顺德韵传队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非遗研学营圆满落下帷幕。这场为期五天的 “非遗+ ”研学之旅,将课堂搬至顺德的街头巷尾、场馆园林,让孩子们在行走与实践中解码城市基因、触摸非遗温度,为“百千万工程” 注入青春活力,更让顺德非遗在新生代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行走的课堂:解码城市基因,触摸历史温度

研学营首日便以“行走的课堂”开启非遗探索之旅。在大良第一码头,凝固的历史雕像与牌坊前,孩子们回溯顺德百年过往,聆听码头诉说的 “独家记忆”;功夫阁内,“沉浸式”咏春体验点燃少年豪情,一招一式间,“以武宏德”的精神悄然扎根;水牛乳文化馆里,“岭南奶业明珠”的匠心故事,让新生代读懂本土风物的珍贵;华盖栈道上,趣味生物实验与植物辨识,让知识在自然中完成快乐“输入”与“输出”。

博物馆探秘:非遗种子悄然播撒

次日,顺德博物馆成为非遗传承的“第二课堂”。孩子们穿梭于“顺德人 顺德事”的时光长廊,在桑基鱼塘、龙舟竞渡的场景中感知水乡传奇。粤剧华裳展示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讲解员”,用童言童语解读非遗魅力,让非遗的种子在稚嫩声线中悄然萌芽。

龙舟文化:千年传承焕发现代活力

第三天的龙舟主题研学,让古老民俗“活”了起来。龙舟基地内,斑驳的龙船鼓、竞渡锦旗在队员的讲解中重现历史场景;知识竞渡环节,课堂变“赛场”,小手林立的问答互动点燃学习热情;折纸“轻舟”、妙笔绘“蛟龙”的实践活动,更让孩子们在童趣中触摸龙舟文化的脉搏,让非遗活力在指尖流转。

拳承文脉:刚劲与雅致的双重浸润

第四天聚焦非遗武学与园林美学。洪拳课堂上,孩子们在理论与实践中感悟省级非遗顺德洪拳的刚劲勇猛之“神”;顺峰山公园内,领学人讲述岭南园林简史,开启江南与岭南园林的“南北对话”,让孩子们在绿意中读懂地域美学的独特密码。

营城智慧:从建筑到精神的血脉赓续

收官日的研学聚焦“传承”二字。康帅府内,满门忠烈的故事与硬山顶、斗拱、灰塑等非遗建筑元素交相辉映,解读岭南风骨的精神密码;蚝宅前,“千年砖,万年蚝”的生态智慧令人惊叹,孩子们观察蚝壳墙的构造,理解其防风防潮的科学原理;名扬里的油画文物则展现中西合璧的魅力,“击鼓传花”问答让知识在欢笑中沉淀。

结营仪式上,研学片段的视频集锦再现五天的精彩瞬间。小朋友代表的发言洋溢着对非遗的热爱与成长的骄傲,队长则分享了实践中的感动与初心,勉励队员做文化传承的“发光体”,鼓励孩子们成为非遗传承的“小火种”。

五天的研学之旅,华南师范大学顺德韵传队以“非遗+”创新形式,让顺德的历史文脉、民俗技艺在行走与实践中焕发新生。这支青春突击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热情点燃传承之火,在服务“百千万工程”的道路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作者:李芷倩

上一篇:边海红旗映初心 数字赋能绘共富——广东二师学子扎根儒洞镇的青春答卷

下一篇:当Z世代遇上千年泥塑:一场非遗传承的千年对话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