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唐梓硕 陈腾群 陈智颖 - 小 + 大
7月16日至20日,苏州城市学院数韵江南实践团走进扬州东关街,开启为期五天的非遗数字化实践探访,聚焦茶点、漆艺、雕版印刷等非遗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轨迹。 图一 数韵江南研究实践团团体合影 首日,团队从“舌尖非遗”切入。上午在冶春茶社,电子屏循环播放翡翠烧卖捏褶、三丁包馅料配比等非遗动画,成员向游客了解是否因数字演示选择茶点。下午走访谢馥春国妆店,调研“非遗美妆+扬州园林IP”数字化产品的销售及接受度。 图二 团队成员利用问卷调研顾客非遗数字化接受程度 次日,团队聚焦“漆艺与剪纸”。天工漆艺坊内,工匠用激光雕刻机复刻“点螺”纹样,通过数字建模融入“扬州八怪”元素;成员还了解了“漆砂砚”工艺数字档案保存及“数字定制漆器”订单情况。下午在剪纸艺术工作室,体验“数字剪纸生成器”,调研数字工具对剪纸风格的还原度及对传统作品购买的带动作用。 第三天,团队探访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上午体验“运河沉浸式剧场”,通过巨幕投影呈现漕船场景及沿线非遗技艺;观察“运河非遗数字长廊”的游客互动。下午在专题展厅,体验“漕运数字沙盘”和“运河非遗互动地图”,调研数字展陈对运河文化与非遗关联的阐释效果。 图三 运河博物馆中投影出的漕运线路 第四天,团队走进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高精度扫描为明清《治平言》等雕版建立数字档案,游客可触控查看细节;“数字临摹系统”支持模拟雕刻,活字印刷区可虚拟拼版、拓印,4K影像还原清代刻书流程。团队调研数字互动对工艺认知的提升及线上展厅的青少年参与情况。 图四 手机上云游览《治平言》细节 最后一日的座谈会上,传承人围绕数字工具活化传统技艺展开探讨。五天探访让团队看到:扬州非遗以数字为桥,让古老技艺在电子屏流转、直播间鲜活、年轻人指尖传承。当运河波光与电子屏光影交辉,浸润扬州烟火的非遗正循着数字化路径走向更广阔天地。 苏州城市学院“数韵江南”研究实践团 图片:朱玉 廖欣雨 文字:唐梓硕 陈腾群 陈智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