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简爱三下乡 | 循实践之辙,焕黄连新生

时间:2025-08-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广东医科大学简爱三下乡志愿服务队 - 小 + 大

 

当盛夏的风漫过黄连的青石板路,浸染岭南的湿热与烟火,我们这群怀揣热忱的追光者,踏入了这片古韵深长的土地。这一趟三下乡之行,是奔赴,是探寻,更是以实践为舟,采撷文化长河里沉淀的厚重,让古老传承在青春的掌心,重新漾开鲜活的涟漪。

纸笺载梦,打捞水乡旧忆

鱼灯贴画的课堂,是与时光的温柔对谈。孩子们落笔时的专注,恰似当年疍家渔民凝望渔港的虔诚。彩纸裁出的鱼鳍,在指尖灵动的翻飞;颜料点染的鳞片,映亮了“年年有余”的祈愿——那源自宋朝木刻雕版的古朴印记,悄然跃入童真的画框。

当一幅幅贴画在课桌上漾开,先辈们依水而居、撒网捕鱼的生活剪影,便不再是史书里的只言片语。它们化作孩子们笔下游弋的鱼,驮着水乡的晨雾与渔歌,将文化的种子,悄然播入稚嫩的心田。原来传统可以如此鲜活,祖辈的故事,正于我们掌心,萌发新芽。

以身为器,共赴传承之约

没有狮头锣钹,志愿者与孩子们的身形,便是行走的醒狮精魄。口令响起,志愿者率先腾跃,孩子们目不转睛,模仿着抬臂、俯身、腾挪,小身板竭力绷紧,如初学站立的幼狮,懵懂中迸发执拗。

阳光滤过窗棂,碎金般洒落脸庞,汗珠坠下鼻尖,无人言倦。志愿者掌心相击的鼓点中,孩子们抬手,是“醒狮睁眼”的灼灼期冀;落脚,是“狮跃龙门”的稚气奔闯。每一帧律动都裹挟着对未知的渴念,将百年醒狮的炽望,从祠堂的斑驳旧事里,生生焐入当下的血脉。原来传承不必囿于形器,当呼吸与心鼓同振,当青春紧握古老的掌温,空拳赤足,亦能踏响这滚烫的传续。

丝线作翼,舒展指尖繁花

素白扇面轻展,如自竹筛揭起的新棉,犹带草木清气。孩子们提笔蘸彩,将广绣的骨韵,洇作岭南的鲜妍——荔枝的绛红、芭蕉的凝翠,在针脚与笔锋间悄然蔓生。那些曾随老艺人游走的丝线,将绣坊的旧年光,织入稚嫩的掌纹;毫尖勾连的图样,让广绣自“老手艺”的茧壳中蜕出,化作可纵情挥洒的心笺。

轻摇生风时,扇面漾动的广绣纹样,递送的岂止清凉?更是非遗承续的绵长气韵。原来传统技艺从不高悬于展柜,它可作孩童笔下的绘画、手中的广绣,借新时代的气息,拂动一片清脆悠扬的文化回音。

古物为舟,探溯水乡智慧

步入龙虱陈列馆,橹声幽微,仿佛仍在梁间回荡——那些静泊的舟影,正以缄默续写往事。椭身木桶的斑驳沟壑里,潜着黄连人“以盆为舟”的巧慧;当老人讲述水上竞渡的旧事,孩子们眼中闪耀的光,倏然复燃了岁月尘封的薪火。

凝望孩子们环伺端详的身影,蓦然彻悟:传承,是引这些会呼吸的史册走出光阴暗隅,接住年轻目光的凝视,烙进炽热胸膛的脉动。这一程探访,是旋启水乡记忆深潭的秘钥,让往昔的波痕溯流而上,漫漶成新生代的骨血图腾。

以行传薪,待文化成林

穿行于黄连巷陌,掌间未散的丝温、耳际萦回的狮步,皆在低语此行的深意。手工经纬织就的传承之网中,我们栽下的文化胚种,正汲青春为壤,静待连荫成林。

此番三下乡,岂止习艺制物?更是我们在湍急时代溯回,抚触文化的肌理——方知传统不是展柜凝滞的标本,而是盘踞掌心、生息足下,吐纳不息的活根。愿以实践为舟,摆渡黄连古韵、岭南文化,航向时光纵深;将青春热忱淬作星火,燃亮万千心野的传承灯盏,接续这未竟的文脉长卷。

(作者:广东医科大学简爱三下乡志愿服务队)

上一篇:山海同脉·侨韵共生——福建师范大学 “山海侨韵探脉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简爱三下乡|绣线连古今,老茧铸新船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