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田晓蒙 覃芷茵 - 小 + 大
2025年7月27日至8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核你一起 点亮未来”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先后奔赴三个国家级核电基地,开展“感应时代脉搏,领略发展成就”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贯通材料、能源、工程等课堂理论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产业最前沿深化专业认知,激发投身国家未来清洁能源事业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服务能源安全新格局,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专业学生主导,成立“核你一起 点亮未来”实践团队深入了解核电工作日常。 团队与中广核集团合作,前往浙江苍南核电基地、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和辽宁大连红沿河核电基地,亲历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并与南航校友对话听他们讲述核电建设中的攻坚克难故事,在鲜活案例中深化专业认知。 在苍南核电站参观过程中,团队有幸采访了2023届校友王杰。 图为苍南核电站采访者与受访者合影 团队成员 卓建华 供 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校友,他对将军路校区的蜕变感触尤深。学长曾多次返校参与招聘、探访活动,亲眼见证了校园的快速发展:从昔日校园巴士、共享单车等配套设施尚待完善,桥下德克士等商铺尚未开业,到如今设施齐全、业态成熟。这份巨变令校友倍感欣喜,也勾起了他对青春岁月的深深怀念。 采访最后学长也对学弟学妹分享了诸多建议:夯实学业基础,认真学习,保持良好绩点,“尤其注重英语能力的提升”学长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向团队成员介绍道;除此以外,针对意向就业方向,“在校期间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原理、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储备专业知识,规划发展路径”也是求职成功的关键。 防城港核电站是中国在西部地区建设的首座核电站,也是中国“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重要示范工程之一。 在基地全景研学过程中,队员深入燃料厂房、冷却水系统等关键区域,系统了解核能发电全流程,并见证“单机组年发电100亿度”的清洁能源奇迹。 图为防城港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华龙一号 韦凯腾 供 此外,团队成员还与奋战在防城港核电站一线的学长学姐们进行了深入座谈,从科研攻坚到职业发展,深入了解了“华龙一号”研发历程与幕后故事。通过这场真诚而热烈的交流,团队成员不仅对“华龙一号”这一国之重器有了更立体、更感性的认知,更从中汲取了宝贵的职业规划启示与精神力量,对投身国家能源事业有了更清晰的向往与更坚定的信念。 红沿河核电站作为东北地区首个投运的核电站,以其成熟的CPR1000+改进型压水堆技术,成为区域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 在长兴岛海岸线考察中,队员直观认知到核电站与海洋生态的共存机制:一方面核电站温排水可能引发局部海域温度变化及物种数量波动,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模式控制放射性物质排放,以平衡能源生产与海洋生态保护。 图为长兴岛海边落日 团队成员 刘佳祎 摄 此次跨越三地的核电基地实践之旅,为南航学子打开了一扇洞察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前沿的窗口。走出课堂,深入大国重器腹地,团队成员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核能发电原理、前沿技术与工程实践,更在鲜活案例与校友故事中深刻体会到核电人严谨求实、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核。从苍南校友的殷切寄语,到防城港“华龙一号”的科技震撼,再到红沿河生态与能源的和谐共生,每一步都深化了对专业价值的认知,每一段交流都点燃了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青春热忱。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宝贵的经历不仅极大拓宽了专业视野,锤炼了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更在心中播下了投身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核能智慧的坚定种子。 图为“核你一起 点亮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合影 团队成员 刘佳祎 摄 展望未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以“核你一起 点亮未来”社会实践品牌为重要载体,为核工程及相关专业学子搭建更多元、更深入的实践平台。学院将积极链接国家重大能源工程,引导青年学子在产业一线感知时代脉搏、锤炼过硬本领。通过持续的实践育人,激励一代代南航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蓝图,为推动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共同点亮国家能源自主创新的璀璨未来。 (作者:田晓蒙 覃芷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