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7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文杰、周颖、余可凡、陈文杰 - 小 + 大
2025年暑期,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数梦青行”社会实践队深入庐山市温泉镇和九江柴桑区,围绕灵芝种植、豆条产业和民宿经济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访谈、直播助农等方式,探索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用青春智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产筑基: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在庐山市温泉镇通书院村,实践队员们走进灵芝种植大棚,见证了科技与传统农业的完美结合。农户们采用先进的“林下模拟”技术培育灵芝,不仅显著提高了多糖含量,还提升了产品品质。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尝试将灵芝与水稻结合,开发出“灵芝大米”,探索了农业增值的新路径。这种创新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传统中药材种植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九江柴桑区的新合豆条厂,第五代非遗传承人曾高雨携手九江学院博士团队,引入“智慧农业”模式,从源头提升黄豆产量与品质,确保了豆条生产的稳定性和高品质。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不仅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生机,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灵芝种植基地调研灵芝。 余可凡供图 二产延伸:非遗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新合豆条厂成为非遗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典范。车间里,蒸汽缭绕,豆香四溢,传承人曾高雨向队员们展示了精湛的制作技艺。他强调:“老手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拥抱新市场。”如今,豆条厂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以及研学体验等方式,将产品销往全国,年销售额不断突破,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实践队也参与了直播带货,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在短短十分钟内便完成了销售任务,展现了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的强大助力。 灵芝产业同样实现了二产领域的延伸。通书院村的农户不仅种植灵芝,还开发了如灵芝茶、灵芝粉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践队协助农户开通微信小店,架设直播设备,利用数字化手段将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实践队员在仙豆小镇开展调研。 余可凡供图 三产带动:民宿经济与乡村旅游,激活乡村活力 温泉镇的民宿经济是第三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实践队走访了多家特色民宿,如隘口村的“隐禾民宿”,发现这里不仅仅提供住宿服务,还与本地农产品销售、非遗手作体验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乡村体验。驻村干部江鸣介绍,通书院村正积极探索“民宿+农业+文化”的发展模式,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这种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也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仙豆小镇精心设计的“乡村一日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荷塘栈道,品尝绵软的新合豆条,体验非遗工坊的匠心技艺。实践队员们目睹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新貌,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民宿企业交谈倾听创业者心声。 鲁森泓供图 数字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共赴富裕之路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发现数字技术是连接一二三产业的重要纽带。无论是灵芝种植户通过直播推广产品,还是豆条厂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售,亦或是民宿经营者利用社交媒体吸引游客,数字技术都成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加速器。队员们顶着烈日,手把手教农户使用直播设备,协助他们开通线上店铺,将冰冷的数字技术转化为温暖的民生服务。 图为实践队员与驻村干部座谈调研通书院村产业发展概况。 余可凡供图 实践队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车间大棚和民宿院落,队员们用青春视角解码乡村振兴的密码,用实干姿态投身基层服务。从灵芝种植的科技赋能,到豆条产业的非遗创新,再到民宿经济的多业态融合,“数梦青行”实践队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探索产业融合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智慧,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图:张文杰、周颖、余可凡、陈文杰 一审:程曦、宋亚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