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芮荧 - 小 + 大
初到后许家村,柏油路取代泥泞土路,太阳能路灯点亮暮色,文化广场上笑语盈盈。这个曾经的“穷山沟”,如今通过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网络覆盖等基建升级,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而在人居环境蝶变的背后,是“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活力,是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团结力量。走进这里,既能看见基础设施改善的民生温度,更能读懂乡村振兴的生动密码。 观乡村基建发展,感人居环境蝶变 初到许家村,整洁的柏油路取代了记忆中泥泞的土路,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在暮色中次第亮起,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村头的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休闲座椅一应俱全,几位老人正带着孩童嬉戏,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我们沿着村内道路走访,昔日的残垣断壁已被改造成别致的小游园,垃圾分类点整齐排列,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让家家户户告别了“污水横流”的困扰。 邢接待给我们介绍,近年来村里依托政策支持,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升级:硬化道路实现“户户通”,安全饮水工程覆盖全村,数字电视与网络信号无死角覆盖,建起了三处生态洗衣房,为村民们洗衣创造了便利。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后许家村的人居环境蝶变,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让乡村焕发出宜居宜业的新活力。 访党员村民心声,感乡村振兴实效 乡村振兴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村民的笑脸里。我们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种植大户等等,听他们讲述村庄的变化。邢接待向我们介绍:“以前种苹果靠天吃饭,现在村里请来了农技专家指导,搞起了‘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老党员们深情讲述村庄在党领导下从“穷山沟”到“宜居村”的蜕变,以及自身参与修路、引水等建设的难忘经历,让队员们深受触动;村民们则畅谈对发展乡村旅游、改善生活的期待,朴实的愿景成为队员们前行的动力。从党员带头修路引水,到村民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后许家村的振兴实践让我们看到,只有凝聚起每一个人的力量,乡村才能真正焕发持久的生机。 乡路寻振兴,青春著华章 在乡村的日夜里,我们见证了基础设施升级如何改变生活,产业发展如何点亮希望,红色精神如何凝聚力量。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由无数具体的行动编织而成的画卷:是村干部踏破门槛争取项目的执着,是老艺人坚守技艺的初心,是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勇气。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知识与技术的注入,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担当。未来,我们或许会成为工程师、教师、创业者,但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牢记乡村的需求,用所学所长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烟台理工学院:张芮荧) |
上一篇:后许家村文化寻踪:从民俗传承到红色基因的乡村振兴密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