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宋念祖 - 小 + 大
7 月 10 日至 15 日,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知行社会实践队一行 12 人,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烟台栖霞市后许家村开展暑期 “三下乡” 活动。该团队由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多专业学生组成,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经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与宣传推广等方式,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7 月 10 日午后,实践队抵达后许家村,村委书记王进军与村委成员邢接待已在村口等候。“我们村从‘空心村’变成‘网红村’,靠的就是文化赋能和产业造血。” 王进军边走边向队员们介绍,沿着硬化路前行,石墙红瓦的村舍错落有致,墙面上的红色主题壁画格外醒目。队员们先走访村委会,通过查阅村志、与村干部座谈,了解到村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抗战时期 39 位村民参军、8 人牺牲的红色历史,以及近年来通过壁画项目实现转型的历程。随后,队员们考察了生态洗衣房、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这个洗衣房用的是太阳能加热,既环保又方便老人。” 邢接待指着崭新的设备说。 7 月 11 日上午,后许家村村委会院内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揭牌仪式。烟台理工学院指导老师与王进军共同为 “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大学生社区服务基地” 揭牌。“基地的建立是校地合作的新起点,希望同学们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 指导老师在仪式上表示。王进军则回应:“年轻人的活力能给村子带来新思路,我们盼着常来常往。” 仪式结束后,队员们与指导老师、村委书记王进军合影留念,镜头里的红墙绿树与笑脸相映成趣。 7 月 12 日,队员们的实践从指尖的色彩开始。在后许家村文化大院,68 岁的周老师正坐在小马扎上调制矿物颜料,他面前的青瓦上,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已初见雏形。“古瓦彩绘得顺着瓦的弧度下笔,颜色要调得稠,这样经得住风吹日晒。” 周老师手把手教队员们握笔姿势,队员杜瑜试着勾勒花瓣时,毛笔几次滑出瓦面,“这比记账难多了,每一笔都得有准头。” 她笑着说。周老师介绍,这些彩绘古瓦将用于修复村里的老门楼,“游客来了不光看壁画,还能摸得着老手艺。” 当天下午,队员们完成的 20 余片彩绘瓦被整齐摆放在院中晾晒,阳光洒在色彩斑斓的瓦面上,折射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微光。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周老师学习古瓦彩绘技艺。宋念祖供图 7 月 13 日的后许家村热闹非凡。实践队在村头广场架起直播设备,镜头里是绵延的壁画墙 ——“花顶山阻击战” 中战士们冲锋的身影栩栩如生,“妹妹找哥奇遇记” 里的民俗场景充满温情。“家人们看这里,这些壁画都是根据真实故事画的,320 年的古村藏着太多热血与乡愁。” 队员的解说吸引了近千名网友观看,评论区里 “想去看看” 的留言不断刷屏。当天,队员们还采访了鲁东大学李晓娜教授,她建议:“乡村旅游要留住‘土味’,把红色故事、古瓦技艺这些元素串成线路,才能让游客来得高兴、记得深刻。” 图为直播现场,队员向网友介绍后许家村。肖钰供图 7 月 14 日,队员们分组走访村民。在 82 岁的老党员家中,墙上的 “光荣之家” 牌匾擦得锃亮。“当年村里 40 户人家,39 人当兵,我哥就是那 8 个烈士里的一个。” 老人抚摸着泛黄的老照片,声音有些哽咽,“现在村里变样了,壁画让外人知道了我们的故事,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队员们还记录下村民对发展的期盼:“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多,要是能有适合年轻人干的活,谁不想守着家呢?” 此次实践中,团队通过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后许家村发展现状,形成了针对性的实践成果,为当地乡村振兴与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青春思路。校地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基础,持续深化合作,让更多青年力量参与到乡村建设中。 图为实践队与后许家村村委成员在基地揭牌仪式后合影。肖钰供图。 (作者:宋念祖)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