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范钰婷 - 小 + 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精神,河北传媒学院“石榴籽同心队”于暑期走进孟村回族自治县。团队通过探访乡村文化展馆、调研特色产业、开展支教帮扶等实践,既深化了对民族地区的认知,更以专业所长助力当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彰显青年担当。 队员们首站走进八极拳展馆,提前预约让参观顺利开展。展馆专业讲解员满怀热忱,为队员解读八极拳里的“团结门道”:“孟村八极拳从诞生起就带着民族团结的根儿”,还讲了明清时各族武者一起琢磨技法、近代靠拳术聚力量守家园的历史。 互动环节里,八极拳教练手把手教队员抱拳、出掌、蹬腿,笑着说:“练拳和过日子一样,得人心齐。孟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各民族像练拳这样,劲往一块儿使。”队员在一招一式中感受非遗魅力,也摸清了孟村“靠拳发展产业、凭武振兴村子”的思路。 如今,八极拳依循《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走进当地学校体育课程,还通过国际培训中心开发研学课程,吸引各地青少年体验,成为串联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纽带。 之后,石榴籽同心队走进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文明村”的卜老桥村,参观村文化展馆。当地书记担任讲解员,细致讲述村庄名称由来、汉回群众世代和睦的佳话、革命时期村民支援前线的红色事迹,以及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的新貌。队员们不时驻足拍照、认真记录,还与展馆管理员交流互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新闻专业的优势,通过短视频、图文报道等形式,讲好卜老桥村的文化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关注乡村,为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到村委会协助整理档案资料,为宣传栏内容更新出谋划策。离村时,当地书记为团队写了感谢信,信中称:“感谢同学们带着青春朝气走进卜老桥,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乡村故事,您们对乡土文化的珍视和建言献策,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期待未来与河北传媒学院携手,让更多人看见卜老桥的魅力。” 在孟村的日子里,队员们常走进村落深处,随机走访村民,倾听汉回乡亲口中的“团结”。便利店前,汉族阿姨正清扫门前垃圾,听闻队员来意,她笑着说:“平常日子里,互相搭把手就是团结!”阿姨说起开斋节时,汉族街坊会帮忙搭棚,回族乡亲则分享美食,大家互道“尔德穆巴拉克”,习俗成了增进理解的桥梁。转角树荫下,汉族大爷摇着蒲扇乘凉,聊起生计时坦言:“以前单干卖牛羊肉困难,后来和回族乡亲一起干,他们擅长养殖、选肉,我们熟悉加工、电商销售,现在牛羊卖得远,钱也挣得多了。 团队还走访了当地清真寺,村民们告诉队员,清真寺兴建和修缮过程中,汉族同胞给予了不少帮助。每逢重大节日,回族同胞身着传统服饰在此举行宗教仪式,不同民族群众也会围聚过来,感受回族文化魅力,增进彼此认同。 8月1日,“石榴籽同心队”聚焦孟村丁庄村牛羊肉产业,开展调研、教学与帮扶。丁庄牛羊肉质优味佳,不少商户经营超二十年,却因依赖门店与熟客,难触更多消费者。队员走访时发现,商户对短视频、直播宣传好奇又陌生,坦言“不会拍剪,怕砸招牌”。 团队随即发挥新闻传播专业优势,现场教学:指导聚焦肉品纹理拍摄,用剪映剪辑视频配“丁庄牛羊肉,二十年老味道”字幕,还帮注册账号、讲解文案撰写与直播技巧。商户积极参与尝试,最终初步掌握新媒体宣传方法,对拓宽线上渠道充满信心。 此外,团队还在孟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出发前,志愿者们多次召开筹备会议,结合当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课程,除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辅导外,还开设趣味英语、手工绘画等特色课程。 活动期间,志愿者化身“小老师”,在课堂上耐心讲解、细致引导,遇到理解较慢的孩子,还会进行一对一辅导,每堂课都充满欢声笑语。课后,志愿者们又成了孩子们的“大朋友”,陪他们做游戏、聊梦想,了解生活状况与心理需求。针对部分家庭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志愿者们主动一对一交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追求梦想。 从七月到八月,石榴籽同心队在孟村的“三下乡”实践中,以务实行动践行“接地气、办实事、促发展”的宗旨。无论是探寻非遗中的团结文化、记录乡村文化变迁,还是助力牛羊肉产业数字化转型、陪伴乡村儿童成长,每一项工作都紧扣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队员们用专业所长服务当地,不仅加深了对民族地区的了解,更以青春力量为孟村发展注入活力,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作者:范钰婷 ) |
上一篇:烟台理工学院知行实践队赴栖霞后许家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