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年来,随着乡村产业数字化不断推进,智慧物流在农村逐渐显现成效。近日,在红旗村开展的一次试点中,当地农民通过应用由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数字化工具,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效率和价格的双提升。 在试点过程中,学生团队结合语音识别和数据处理技术,解决了部分农民因普通话不熟练、交易记录不规范而导致的信息不畅问题。如今,农户只需用方言报出供货信息,系统即可自动转写并生成标准化数据,为后续的供需对接和仓储管理提供支撑。 更高效的信息采集和流通带来了价格上的改善。以巴西蕉为例,过去村民卖给收购商的收购价平均在 1.2元/斤左右,而在试点应用后,由于信息更加透明、对接渠道增多,近期收购价已提升至 1.5元/斤,部分批次甚至达到 1.6元/斤。一位农户表示:“以前信息不对称,价格低还怕滞销,现在对接快了,价格也上来了,日子更有盼头了。” 除了价格的提升,团队还通过冷链仓储仿真设计,帮助村集体优化了存储布局,延长了农产品保鲜时间,减少了损耗。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探索不仅带动了红旗村农民增收,也为智慧物流在更多乡村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
上一篇:西北大学“青寻匠迹,苍洱拾遗”文化实践团队赴云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