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推普进乡野,在希望小学开展一场让方言与普通话“握手言和”的课堂

时间:2025-08-27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令狐羽 李娴 - 小 + 大

为响应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号召,7月28日,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星火同音 推普黔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联合习水县大学生春晖服务社,走进贵州山区的希望小学,为孩子们带去一堂生动实用的普通话课堂。

童声初试,字字生光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货币’。”孩子们稚嫩却努力的跟读声在教室里响起。志愿者们设计了许多简单而贴近生活的练习句子,在此起彼伏的练习声中,孩子们的发音渐渐褪去浓重乡音,咬字愈发清晰。互动环节里,孩子们高高举起的手臂如破土春笋,渴望被点亮的眼神汇成一片星海——语言的学习,正悄然推开他们认知世界的又一扇大门。

(图为课堂上孩子们起立认真回答问题 刘嘉琪供图)

上合盛会,童声贵州

在课堂的另一环节中,志愿者围绕上合峰会向孩子们进行普及性讲解。志愿者用柔和的声音解答什么是上合峰会:“上合峰会是中、俄和中亚多国领导人每年开会,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年度会议。”简洁的解释让孩子们瞬间恍然大悟。随后,志愿者抛出互动问题:“如果外国朋友来贵州,你们怎么介绍家乡?”随着问题的抛出,课堂变身“土城古镇推介会”,孩子们用普通话认真练习:“贵州天气非常凉爽,这里像个大乐园......”在介绍中,志愿者趁机引导方言转换,帮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练习。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介绍上合峰会 刘嘉琪供图)

方言探秘,普黔辨音

简单引入普通话的由来与作用后,课堂化身为一场生动的“语言对比实验”。“为什么“鞋子”在方言里叫‘hái·zi(与孩子同音)’?‘太阳’变成‘日头’?”志愿者指着PPT上一张精心准备的双语对照图,抛出的问题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实践服务团队用巧妙的方式,以熟悉的方言表达与普通话的鲜明对比,引发了教室里一阵轻松而理解的笑声,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原来是这样!”

(图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取讲解 刘嘉琪供图)

油灯谜局,思维破晓

“在毛泽东旧居中有盏油灯,每到阴雨天灯芯便会发亮......这是为什么?”随着志愿者给出“旧居的不灭油灯”海龟汤谜题,课堂气氛瞬间升温。孩子们的注意力纷纷集中起来,提出“是有人点的”“是电灯泡”等不同的猜测。志愿者逐步引导他们关注环境和自然条件,并在讨论中揭晓谜底:旧居的墙壁含有赤水丹霞红土,雨天释放的磷化氢气体产生发亮效果——真相带来的科学魅力引爆全场。

(图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星火同音 推普黔行”实践服务队与当地孩子们的大合照 刘嘉琪供图)

从渤海之滨到黔岭深处,天外青年用语言凿开屏障,让苗乡的油灯不再囿于旧居——它正燃作火炬,照亮童声朗朗的乡村振兴之路。实践队通过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堂,让孩子们明白——方言,是萦绕心头的乡愁,是扎根大地的血脉印记,而普通话,则是连接世界的纽带,是振翅高飞的羽翼。每一次字正腔圆的练习,都是在为梦想蓄力,让山外的呼唤清晰可闻,让心中的愿景掷地有声。这堂普通话课,是起点,而非终点,童声已启,未来可期。(通讯员:令狐羽 李娴)

上一篇:酒香红旅·“语”润乡村 | 在贵州安酒厂开展普通话推广主题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