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五感融红色,美育润乡土

时间:2025-08-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刘思思 杨慧婷 - 小 + 大

为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浸润乡村学子,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随梦启航实践队于7月9日至15日奔赴阳春市八甲中学。实践队立足革命精神传承,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用多元的形式将红色文化与美育深度融合,通过“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入手”的递进式体验,为乡村学子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从认知到践行的“五感红色教育之旅”,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与红色历史深度对话,让红色基因在课堂中流淌,让爱国情怀在乡土间扎根,并引导学生将红色精神落实到生活点滴之中。

观之入眼:情景剧里悟觉醒,历史光影见赤诚

“为了新思想,我们敢为天下先!”教室里,同学们生动演绎《觉醒年代》最后的课堂一幕。实践队队员引导大家观察角色的眼神坚毅、手势有力,在视觉观察中体会历史场景的张力之美,让学生在“视”的体验中触摸信仰的温度。“就像剧中先辈们为理想奔走,如今的我们在可以校园里主动捡垃圾、帮助同学,让担当从历史场景走进日常。”一位同学感慨到。

(图:红色情景剧演绎)

听之入耳:朗诵声中品深情,家国韵律润心田

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朗诵声回荡校园,语调随情感起伏——低沉处藏着对过往的共情,激昂处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当《逐梦》的铿锵、《诗意中国》的温婉,在“听”的共鸣中交织成声浪,让家国情怀顺着听觉脉络流淌,在韵律中感受文字与情怀碰撞的美。队员们引导学生“爱祖国不必等长大,认真上好每节课、礼貌对待每一位师长,就是当下的爱国小事。”

(图:学生们练习红色朗诵篇目)

感之入脑:诗词课中悟豪情,红色密码记心间

AI数字人详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壮阔,“飞花令”上孩子们抢答“位卑未敢忘忧国”。实践队将诗词与历史结合,引导大家在“感”悟中破译字里行间的革命豪情 “这些诗句是先辈用热血写就的信仰。”红色诗词的哲思之美与历史厚重感交融,让革命精神在思考中入脑,成为刻在记忆里的精神坐标。就像红军过草地时互帮互助,如今的班级里,主动分享学习笔记、为生病的同学补课,正是对“团结”精神的日常践行。

触之入心:绕口令里藏初心,红色分量抵心尖

“队旗红,团旗红,军旗党旗国旗红……”《中国旗帜为啥红》的绕口令在唇齿间流转,同学们边练边触摸课桌上游过的“红旗”贴纸,在“触”的联想中感受旗帜的温度。“是烈士鲜血染红的!”当这个答案随绕口令入耳,红色的深意便越过舌尖、直抵心尖,让初心的重量在感悟中愈发清晰。队员们笑着说:“守护红旗的颜色,不必惊天动地,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就是在守护先辈用汗水换来的资源。”

(图:红色绕口令pk小游戏)

动之入手:笔墨传情寄敬意,少年巧手践传承

恰逢抗战胜利85周年,课堂上墨香与创意交织。同学们不仅手握画笔在书签上写下“您护的山河,我们守”,让颜料晕染的色彩与笔尖的温度凝结成对英雄的告白;更在实践队队员的指导下,提笔书写红色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有的同学将书法作品送给村里的老党员,听他们讲述烽火岁月;有的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提醒自己以勤奋践行“少年强则国强”。一枚枚书签、一幅幅书法,既是亲手创造的美育成果,更是用行动延续的红色传承,让信仰从心之所向化为手之所为。

(图:学生书写红色话语)

(图:书签作品展示)

(图:学生临摹红色诗歌作品)

从“观之入眼”到“动之入手”,随梦启航实践队以“视听感触动”五感为桥,让红色文化在美育中焕发活力。当乡村少年不仅在课堂上触摸历史、共鸣使命,更在生活里主动捡拾垃圾、帮助同学、节约资源,红色精神便真正从课本走进了日常。这场五感交织的红色教育之旅,不仅让爱国情怀扎根乡土,更让“传承”成为看得见、做得到的生活点滴,让红色种子在平凡小事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图:实践队队员与学生大合照)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随梦启航实践队:刘思思 杨慧婷)

上一篇:青春“三下乡”|“香流彭城衢,囊缀喜人颜”——运河畔的非遗温度:曹氏香囊传递幸福密码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