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基层治理:“艺颗红心”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墙绘故事_|三下乡活动|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青春赋能基层治理:“艺颗红心”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墙绘故事

时间:2025-09-0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钟詹越 - 小 + 大

序章:青春奔赴,“艺颗红心”启程

在这个热情洋溢的暑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颗红心”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怀揣着用艺术服务社会、以青春赋能基层的热忱,踏上了社会实践的征程。他们的目的地,是城市街头与社区,计划以墙绘为载体,将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知识融入艺术创作,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开启一段独特的青春实践之旅。

第一章:交通安全墙绘——街头的“安全课堂”

(一)洞察需求,锚定方向

实践队初入社区,便开启调研模式。在与社区居民交流中发现,街头交通安全是大家日常关注的焦点。部分居民反映,周边交通环境复杂,行人与车辆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亟待重视。于是,打造一面交通安全主题墙绘,成为实践队首要任务。他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感染力,让“树立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的理念深入人心,把街头墙面变成流动的“安全课堂”。

(二)创意构思,艺术落地

为了让墙绘既具观赏性又有教育意义,队员们开启头脑风暴。从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基础元素,到文明礼让的人物剪影,再到“文明、礼让、安全、守则”的标语提炼,每一处设计都经过反复推敲。他们深知,墙绘面向的是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所以在色彩运用上,选择明亮且和谐的色调,让画面既醒目又不刺眼。

绘制过程充满挑战。夏日的街头,烈日高悬,墙面被晒得发烫,队员们的汗水不断滴落,却丝毫没有影响创作热情。搭梯子、调颜料、细致勾勒,分工明确又配合默契。当交通信号灯的红、黄、绿三色在墙面上逐渐清晰,当文明礼让的人物剪影与城市建筑轮廓融合,一幅生动的交通安全墙绘雏形初现。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有的拿出手机拍照,有的和队员交流创作想法,这份互动让大家更坚信墙绘的价值。

(三)墙绘成景,传递安全

墙绘完成后,原本普通的街头墙面焕然一新。鲜艳的色彩、清晰的标语,成为街头一道独特风景。每天,上学的孩童路过,会指着信号灯图案念出颜色;下班的上班族看到文明礼让标语,也会不自觉反思出行行为。社区工作人员反馈,自从有了这面墙绘,周边交通不文明现象有所减少,居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交通安全教育,这面墙真正成为传播安全知识的“街头阵地”,实现了艺术与安全宣传的完美融合。

第二章:森林防火墙绘——守护绿色家园的“艺术防线”

(一)聚焦生态,守护山林

结束街头交通安全墙绘后,实践队将目光投向社区旁的山林区域。随着暑期气温升高,森林防火压力增大,而社区居民对森林防火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于是,打造森林防火主题墙绘,助力社区森林防火宣传,成为实践队新的使命。他们希望借助卡通形象的亲和力,让“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理念走进居民生活,筑牢山林生态安全防线。

(二)童趣创作,寓教于乐

在创作森林防火墙绘时,队员们决定采用童趣化的设计思路。绘制可爱的小熊、小猪、猫头鹰等卡通形象,让它们“化身”森林防火宣传员。猫头鹰站在讲台上,指向灭火器与“119”火警电话标识,生动讲解防火知识;小熊和小猪认真聆听,传递“人人参与”的信号;山林间,防火巡查人员的身影,提醒着守护绿色家园的责任。

绘制过程中,社区居民的支持让队员们倍感温暖。有的居民送来冰镇饮料,有的老人分享山林防火故事,为墙绘创作提供灵感。队员们将这些故事融入画面细节,让墙绘更具在地性与情感温度。颜料在墙面上层层铺展,卡通形象逐渐鲜活,山林防火场景愈发生动,一面充满童趣与教育意义的墙绘慢慢成型。

(三)生态守护,青春助力

墙绘完成后,成为社区山林边的“打卡点”。孩子们被卡通形象吸引,家长借此机会讲解森林防火知识,形成“以画传声”的教育模式。社区组织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时,也将这面墙绘作为现场教学点,居民参与度大幅提升。实践队用艺术为森林防火宣传赋能,让严肃的生态保护话题,通过童趣墙绘变得亲切可感,为守护社区山林生态安全贡献了青春力量。

第三章:青春成长,实践赋能

(一)技能提升,专业深耕

在墙绘实践中,队员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全方位锻炼。从前期调研时的需求洞察,到创意构思阶段的艺术设计,再到绘制过程中的色彩运用、构图调整,每一步都让他们对艺术专业有了更深理解。面对墙面不平整、颜料干湿度控制等实际问题,队员们学会灵活调整创作方案,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切实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专业技能从“纸上谈兵”到“实战应用”的跨越。

(二)团队协作,凝聚力量

“艺颗红心”实践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在墙绘创作中,有人擅长创意设计,有人专注色彩调配,有人负责后勤保障。遇到意见分歧时,大家会围坐讨论,从艺术审美、宣传效果等角度综合考量,最终达成共识。爬高作业时,队员们相互扶持、提醒安全;颜料不足时,有人主动奔走采购。一次次协作,让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1+1>2”的团队力量,这份协作精神,将成为他们未来成长的宝贵财富。

(三)社会认知,责任担当

通过与社区居民、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队员们对基层社会有了更真切认知。他们看到社区在安全宣传、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努力与挑战,也感受到居民对美好社区环境的期待。这种认知,让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升华。从单纯的艺术创作者,转变为关注社会需求、愿意用专业服务社会的青春力量。他们明白,艺术不止于审美,更可以成为解决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的工具,这份责任担当,将指引他们未来的成长方向。

第四章:双向赋能,共筑美好

(一)社区焕新,治理添彩

实践队的墙绘作品,为社区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街头交通安全墙绘,提升了居民安全意识,优化了交通出行环境;山林防火墙绘,助力生态保护宣传,筑牢森林防火防线。这些墙绘,不仅扮靓了社区颜值,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软力量”作用,成为社区开展安全宣传、生态教育的有效载体,为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艺术思路,让社区在环境美化与文化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二)校社联动,长效机制

此次实践,也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社区搭建了校社联动的桥梁。社区为学生提供实践阵地,学校为社区输送青春创意。双方在实践中探索出“需求对接—创意设计—落地实施—效果反馈”的合作模式,为未来长效合作奠定基础。后续,双方计划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让“艺颗红心”式的实践持续开展,让更多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也让社区借助高校智力资源,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与文化氛围,实现校社双赢。

第五章:结语——青春不止,实践不息

“艺颗红心”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墙绘之旅,在夏日的街头与社区落下帷幕,但青春实践的故事从未终结。这段经历,是队员们青春岁月的珍贵记忆,更是他们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起点。未来,他们将带着在实践中收获的成长、责任与担当,继续以艺术为笔,书写更多服务基层、赋能社会的青春篇章,让“艺颗红心”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用青春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共筑美好社会图景。

(作者:钟詹越)

上一篇:重走武昌红路,以青春之力续绘信仰画卷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