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同行”实践队江油行:品诗仙文化、访山水胜景,联动多方共促文旅与生态宣传_|三下乡活动|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诗路同行”实践队江油行:品诗仙文化、访山水胜景,联动多方共促文旅与生态宣传

时间:2025-09-0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凯璇 - 小 + 大

七月的江油,暑气中裹挟着淡淡的墨香与草木清气。西华师范大学“诗路同行 文旅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这座被涪江滋养的城市,在探访李白故里的文旅足迹中,看见千年文脉与现代生活在此交织出独特的风景。

李白纪念馆内,一场由央视网承办的“李白喊你来飚诗”全民活动正掀起热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轮到“花”字飞花令环节,队员们接力吟诵,言语间展示着诗歌的魅力,引得满堂喝彩。“以前觉得诗词是书本里的,现在纪念馆搞这样的活动,感觉李白就像住在我们身边。”团队队长王玙璐说。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对诗词的挑战。王玙璐供图

漫步馆内,处处可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AR技术让展柜里的《李白诗集》复刻本“活”起来,扫码就能听名家诵读;文创区的“诗花笺”笔记本,封面印着江油本地花卉与李白诗句的组合;连休息区的石凳,都刻着“清水出芙蓉”等与自然相关的诗行。在诗苑里队员看着一幅《李白蜀道行》壁画的介绍,感叹道:“我们作为游客,在走的时候,不仅记住‘诗仙’,更记住江油的山水与温度,仿佛声临其境。”

从诗意氤氲的纪念馆到庄严肃穆的西山公园,红色文旅的脉络同样清晰。守陵人刘师傅指着新修的“红色故事墙”,那里贴着烈士们的黑白照片:“这是19岁牺牲的陈建军,他的家书现在成了研学团的教材。”如今,陵园与西山景区联动,游客登山时扫码就能听革命故事,红色记忆在绿意中愈发清晰。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清理打扫烈士墓碑。张凯璇供图

“了解得越多,内心的敬仰就越深重。他们牺牲时,很多比我们还年轻。”队员张凯璇在参观后表示,她的眼眶微微泛红。这份情感的共鸣,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在庄重的氛围感染下,队员们自发地拿起清洁工具,细致地清扫纪念广场和墓碑周围散落的零星树叶与微尘。这并非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以力所能及的洁净,守护先烈安息的净土,表达最朴素的敬意。

自然与人文的碰撞,在佛爷洞与窦圌山展现得淋漓尽致。佛爷洞的溶洞里,钟乳石在灯光下如玉石雕琢,导游小林指着一处形似莲花的石笋说:“这叫‘青莲石’,对应李白的号,好多游客都爱在这儿拍‘与诗仙同框’的照片。”而窦圌山的“铁索飞渡”表演旁,新增了“诗词打卡点”,游客看完惊险的绝技,转身就能在石刻的《蜀道难》片段前驻足沉思。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今年推出的“诗路登山线”,让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五成。

“江油的文旅,既要守得住‘诗魂’,也要接得住‘烟火’。”在与江油文旅局的座谈会上,拿出一组数据:窦圌山景区通过“登山+非遗展演”模式,今年上半年游客量同比增长42%;涪江沿岸打造的“诗意步道”,成了市民晨练、夜游的新去处。队员们注意到,这份规划里,“生态”是高频词——这恰与实践队的行动不谋而合。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与当地文旅局进行座谈交流。张凯璇供图

文旅的活力,更藏在社区与街巷的烟火里。太白社区内,实践队队员与成都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交流沟通,共同为社区内的孩童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分发绿碳生活的宣传手册;在涪江边,队员们向市民普及生态知识时,钓鱼爱好者陈师傅的话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涪江的鱼比以前多了,水质好了,来散步、写生的人也多了,这就是最好的文旅名片。”;在红旗村口,队员们向居民普及生活用水知识时,民宿老板娘翻着手册念叨:“原来淘米水还能浇花,既节水又养植物,这知识实用!”

图为团队正在对居民进行生活用水的分类与使用进行科普。关雨彤供图

离别的时候,涪江的晚霞正染红天际。队员们望着岸边散步的人群、远处窦圌山的剪影,忽然明白:江油的文旅魅力,从来不止于“李白故里”的标签,更在于每一处风景里的诗,每一个生活场景里的暖,以及传统与现代在此共生的从容。

(作者:张凯璇)

上一篇:藏乡普法传薪火 青春聚力共筑团结情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