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遇“践”青春 —童行法治路:乡村小学“萌探普法计划”_|三下乡活动|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乡”约盛夏,遇“践”青春 —童行法治路:乡村小学“萌探普法计划”

时间:2025-10-0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孙晴晴 李梦婷 - 小 + 大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乡村教育振兴中播撒希望种子,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6月23日,皖江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来到隐驾中学,开展
了为期1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同行法治路·萌探普法计划”主题,队员们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支教课程、兴趣活动和心灵陪伴,还开展乡村教育现状调研、科普推广、艺术启蒙,探索“五育并举”在乡村的创新实践,以实际行动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之光,努力为教育公平贡献智慧与温暖。

童行法治路,萌探成长计划——皖江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走进隐驾中学,为小学生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


6月23日,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隐驾中学的教室,皖江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带着精心设计的课程,在此开展以《童行法治路,萌探成长计划》为主题的小学生法治教育活动。活动从上午10点正式启动,至下午4点圆满落幕,全程在教室开展,通过“课堂教学+情景互动+实践体验”的多元形式,为该校2年纪40余名小学生送上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法治启蒙课。
上午10点,伴随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活动在隐驾中学二年级(1)班教室拉开序幕。隐驾中学副校长李建军在开场讲话中表示:“乡村小学生的法治教育是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却常因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深入。这次皖江工学院志愿者带来的‘萌探成长计划’,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讲法治,为我校法治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孩子们的安全成长添了一层保障。”随后,志愿者团队队员徐宇涵向孩子们分发了印有“学法懂法,快乐成长”字样的法治书签,书签背面印着110、12355等求助电话及简易安全标识,让孩子们在日常使用中也能接触法治知识。


首个环节“法治启蒙小课堂”在教室开展。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认知差异,志愿者量身定制了课程内容。志愿者以动画短片《小法的安全之旅》为切入点,用卡通人物“小法”的经历,讲解“不跟陌生人走”“识别身体隐私部位”“拒绝危险游戏”等基础安全知识。短片中,当“陌生人”用玩具引诱“小法”时,画面弹出“三次拒绝法”提示——“第一次明确说‘不’,第二次快速跑开,第三次找老师或警察”。志愿者还邀请孩子们上台模拟场景,“如果有人强行拉你走,你会怎么喊?”“我会大声喊‘我不认识他,救命!’”二年级学生王梓涵的回答赢得全班掌声,志愿者趁机补充:“遇到危险时,大声求助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


接着,志愿者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校园欺凌条例》,以“真实案例+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化教学。她讲述了一则“同学因长期被起侮辱性绰号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随后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遇到欺凌该如何应对”。“以前觉得和同学开玩笑没关系,现在才知道,故意给别人起难听的外号也是欺凌。”学生陈明宇在分享时说。志愿者还向孩子们普及了“校园心理辅导室”“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求助渠道,强调“遇到困难不逃避,主动求助是勇敢的表现”。课堂最后,志愿者为每个孩子发放了图文并茂的《法治成长手册》,手册中不仅有法律条文的简化解读,还有“安全自护 ”,鼓励孩子们每日自查“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是否拒绝危险行为”,培养法治习惯。
中午12点至下午1点30分,志愿者与孩子们在教室周边短暂休息,期间开展了“法治小游戏”。“法治词语接龙”“安全标识配对”等轻松的互动游戏吸引了大批孩子参与——“我说‘红灯停’,下一个接‘绿灯行’!”“这个是消防栓标识,着火时能找它灭火!”志愿者还利用休息时间与部分留守儿童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爸妈在外打工,我跟奶奶住,上次有人欺负我,我没敢告诉奶奶。”学生李萌萌小声说。志愿者耐心教她“如何清晰向长辈表达遭遇”,并留下团队联系方式,承诺“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下午1点30分,“萌探法治闯关”环节在教室开启,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志愿者在教室内设置“情景判断站”“法治知识问答角”“模拟小法庭”三个关卡,孩子们佩戴“萌探通行证”,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挑战。在“情景判断站”,志愿者设置了“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同学借东西不还怎么处理”“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该做什么”等10个贴近校园生活的情景,孩子们随机抽取情景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投票判断“做法是否正确”。当抽到“陌生人说‘你妈妈让我来接你’”的情景时,学生赵雨桐扮演的“孩子”先询问陌生人“我妈妈的手机号是多少”,见对方答不上来,立刻跑向扮演“老师”的志愿者,正确应对获得全场喝彩,志愿者补充:“不确定对方身份时,一定要找信任的大人核实,不能轻易跟陌生人走。”
“法治知识问答角”则以趣味抢答的形式巩固知识。志愿者抛出“过马路要走什么线?”“遇到校园欺凌可以找哪些人帮忙?”等问题,孩子们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能获得“法治小达人”贴纸和许多零食。“我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学生周子轩抢答成功,兴奋地领到礼物,现场氛围热烈。


“模拟小法庭”作为压轴环节,将教室布置成简易法庭,设置“法官”“原告”“被告”“书记员”“陪审团”等角色,选取“同桌弄坏文具拒绝赔偿”“课间打闹导致同学受伤”两个校园常见案例,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司法程序。在“文具赔偿案”中,扮演“法官”的学生李浩然先听取“原告”“被告”的陈述,查看“证据”(被弄坏的文具),再结合“陪审团”的意见,最终做出“被告需向原告道歉,并赔偿同等价值文具”的“判决”。活动结束后,李浩然激动地说:“原来法官要公平听两边的话,还要看证据,以后我遇到问题,也要像这样讲道理,不随便发脾气。”
下午4点,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在主教室为所有完成闯关的孩子颁发“法治小卫士”徽章和法治主题文具套装,并组织孩子们在“童行法治路”横幅上签名。“我承诺,遵守法律,不欺负同学,做个懂法的好孩子!”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宣读承诺书,脸上满是对“法治小卫士”身份的自豪。
隐驾中学二年级班主任刘芳全程参与活动,她感慨道:“以前我们也给孩子讲法治,但多是照本宣科,孩子们听不进去。这次志愿者把法律知识融入动画、游戏和模拟法庭,孩子们全程专注,课后还在讨论‘模拟小法庭’的细节,真正把法治意识装进了心里。”


志愿者团队队长徐宇涵表示,此次走进隐驾中学的法治教育活动,是团队“三下乡”实践的重要一站。未来,团队将整理此次活动的课程方案、教具设计,形成《乡村小学法治教育教学参考手册》,免费提供给隐驾中学及周边乡村学校,同时持续招募志愿者,把更多优质法治教育资源送到乡村孩子身边,让法治之光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拍摄:董如莹 徐雨虹 韩笑 高倩

撰稿:孙晴晴 李梦婷

审核:徐宇涵

主讲人:施梦雨

上一篇:皖江工学院:青春践行敬老情 三下乡温暖养老院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