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代卓 - 小 + 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山东省2025年制定出台《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的实施意见》,围绕粮食安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等关键领域作出全面部署:一是重点打造“齐鲁粮仓”品牌,二是创新提出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模式,三是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为配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山东省出台《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聚焦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从资金投入、用地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着力构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新格局。两个政策文件相互衔接、协同发力,为山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7月21日至25日,河海大学商学院“齐鲁青未了,数智护禾苗”实践团深入山东省烟台市,围绕智慧农业应用与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作为“中国苹果之都”,烟台市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方面的实践,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丰富的观察样本。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栖霞市庄园街道杜家庄村。在村委会会议室,实践团与村党支部书记、街道及团市委相关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村庄人口结构、土地利用、产业现状等基本情况。据村支书介绍,该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大多农田零散分布,部分农房长期闲置,面临规模化发展与产业升级难题。座谈中,双方就闲置资源盘活、智慧农业引入等议题深入交流,并达成建立“河海大学商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的共识。在揭牌仪式上,实践团成员表示,基地将成为校地合作的纽带,团市委同志也承诺将协调资源支持基地建设与学生实践工作。会后,实践团实地走访杜家庄村,用影像记录农房现状与农田分布特征,感受当地特色乡村文旅气息,为后续制定发展建议收集第一手资料。 当日下午,实践团先后走访博士达果蔬有限公司与烟台中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寻科技赋能传统果业的实践路径。 在博士达果蔬展厅,从百年前的种植工具到现代深加工产品,完整呈现了栖霞苹果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的历程。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企业已开发出苹果醋、纤维面膜等深加工产品,使苹果附加值大大提升。试验田里,多个苹果新品种长势良好,农技人员现场演示的测糖、生长监测等技术操作,让实践团直观感受到品种改良的科技含量。中惠农业的智慧果园则给了实践团另一种体验,田间的土壤墒情监测站实时传回湿度、温度、pH值等数据,后台系统根据参数启动自动灌溉,较传统方式更加节水环保。苹果分拣车间内,智能设备通过激光检测实现果实大小、色泽、糖度的精准判定,分拣精度极高,有效提升产品溢价空间。 7月22日,实践团先是来到烟台市华毓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态农场,考察“种养结合”的模式。该农场展示了有机蔬菜无土栽培和生态养殖循环系统,体现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同时,当地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了多元化、趣味化的研学基地和文旅景点,并作为诸多知名影视作品的拍摄选址地点,充分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当日下午的神富庄园之行,展现了经济作物精准种植的典范。阳光玫瑰葡萄大棚内,温控设备将环境参数稳定在最佳区间,滴灌系统按需供水,“V”型架修剪技术保证光合作用充分。从疏花疏果的数量控制到水肥配比的糖度调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使葡萄品质稳定,糖度适宜。庄园负责人对于作物种植环境和品质的严格把关,使得其品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7月23日,实践团走进庙后镇丰卓果业樱桃大棚,当地积极发展矮化砧木根系的培育技术,并应用于樱桃树和苹果树等诸多农作物的种植工作,积极在村中推广创新技术。工作人员介绍,该技术实现果树较传统品种种植密度更高,产量提升,且便于机械化操作。镇上推行的“一亩示范园”政策,通过标准化种植样板与透明可见的效果,已带动多户农户增收,每亩平均营收明显提高。庙后镇许家村则走出了“文旅+乡村”的特色路径。该村修缮百年古民居、打造乡村特色咖啡馆与农耕民宿,山间步道串联起非遗手作工坊,剪纸、草编等传统技艺成为体验项目。据村干部介绍,返乡大学生组成的创意团队与设计师志愿者共同发力,使村庄年旅游收入提高,村民人均分红增加,老村落焕发新生机。 当日下午,实践团参观的栖霞市“果都红·党员之家”乡村振兴展馆,通过对比党团领导乡村振兴前后的农村真实图文资料与数据,系统展示了当地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在产业扶持、民生保障、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团队在展馆参观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合作社模式推动苹果种植亩产提升,面积扩大,农户年均收入增长,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这之后,实践团抵达了松山街道代家村。在这里,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技术的创新相映成趣。在村非遗展示室,经验丰富的老艺人现场演示了泥陶制作的全过程,从选泥、揉练、拉坯成型到雕刻、上釉、烧制。据介绍,通过改进釉料配方和烧成工艺,泥陶制品的色泽更加鲜艳、质地更加坚硬,艺术观赏性和市场价值得到提升。而在村集体的苹果园里,则应用了一项独特的物理防虫技术——覆盖防虫防护膜。该技术能有效阻隔害虫对果实的侵害,显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实现苹果绿色、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村党支部书记衣殿英表示,该村历史上就有制作泥陶、砂大碗等日用品的传统,如今在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农业科技,两者共同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24日在山东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践团深入苹果智能分选车间。自动化流水线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实现糖度、霉心的无损分选。企业技术总监现场演示双通道分选系统,可同步完成清洗、烘干、分级,瑕疵果剔除准确率极高,还向团队展示了企业成熟的苹果质量检测系统,其对每一个苹果进行全方位完全的拍摄并通过数智系统自动检测苹果品质。再座谈环节中,负责人跟实践团详细阐述了企业运营机制,包括苹果种植、加工、分拣、包装、出售等各个环节,并深入解析了“云仓供应链”模式——依托多区域冷链中心显著缩短流通时效,有效降低运输损耗。负责人还介绍了企业每年内销与外包产量与质量的控制与保证机制。 25日实践团来到邵家庄新村进行田野调查,聚焦智慧农业技术在乡村一线的落地现状,通过田野调查、问卷发放、深度访谈等形式,走访果园,倾听果农与基层干部的真实需求,解技术应用情况,探寻技术赋能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与破局思路。在与村委会成员的座谈中,村支书指出山地网络覆盖率不足对物联网设备部署的制约,并强调小型气象站、简易土壤传感器等轻量化设备的适配价值。接下来实践团又来到了朱吴镇九岭夼村和丁家夼村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工作,在与果农的直接面对面交谈中,了解到对于智慧农业的应用大家的普遍顾虑是“能否回本?多久回本?”,后续与村委会成员交流时,也提到这一点。因为村里的人口普遍老龄化,想让果农接受新技术也确实需要村委会以及外界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 此次为期五天的烟台社会实践调研,河海大学商学院“齐鲁青未了,数智护禾苗”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乡村展馆和特色村落,通过实地观察、交流洽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了烟台市作为农业大市在推动智慧农业技术落地、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与初步成效。他们的真实经历与成果表明,科技赋能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产业融合为乡村打开了广阔的空间,而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保障和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承,则是实现乡村全面、可持续振兴的深厚根基。 (文字作者:代卓 图片作者:靳汶鑫,于淼) |
上一篇:普语润九河,青春绘乡梦|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团队打造推普课堂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