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精诚系齐鲁,药韵绕岐黄_|乡村振兴|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北京中医药大学:精诚系齐鲁,药韵绕岐黄

时间:2025-09-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杨睿舟 冯晓艳 - 小 + 大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成为赋能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暑期,北京中医药大学“鸢都药韵”实践团奔赴山东省潍坊市,以“传承中医药薪火,赋能乡村振兴梦”为使命,深度挖掘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中的潜力,用青春行动书写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篇章。

溯源问道:锚定中医药振兴乡村的方向

政策指引,明晰使命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中医药在基层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更为中医药在乡村医疗、文化传承与经济产业等多领域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中医药服务基层,青春赋能乡村”的理念,聚焦潍坊市中医药发展现状,深入基层一线,探寻中医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调研筑基,洞察实情

实践团首阶段以扎实调研为基础,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当地中医药传播与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系统考察。在青州庙子镇,实践团拜访了一家传统中医诊所,一位从业超过四十年的老中医分享了他的行医心得。他特别强调,中医诊治注重“司外揣内”,研究的是人体内在气血阴阳的变化,医者需通过持续的内观与修炼提升感知能力,只有自身医术精湛,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谈及中西医结合,他认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合,应在保持中医核心思维与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有序引入现代技术作为“望、闻、问、切”的延伸与辅助,而非简单替代。

实践团随后走访了当地药店,发现柴胡、酸枣仁、连翘、丹参、细辛等道地药材虽被广泛使用,但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药店反映,由于缺乏规范的种植与采收指导,部分药材存在取材时间不准、部位错误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疗效。此外,一些药方剂量配比的不规范,也降低了中医药服务的可信度。

在对当地村民的调查与访谈中,实践团发现大多数居民对推拿、耳针、手诊等中医适宜技术了解甚少,体验率更低。庙子镇中医医疗资源明显不足,服务可及性较差,“看中医难”问题依然存在。

图为实践团去当地中医诊所了解行医经验和传承现状。 丁振 供图

图为实践团去当地药店了解中医药发展情况。冯晓艳 供图

图为实践团调研当地群众对中医药了解情况。丁振 供图

实践深耕:中医药赋能乡村发展矩阵

志愿服务:搭建“中医药健康守护网”

基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团迅速行动,在庙子镇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多场免费中医药健康服务活动。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为村民提供手诊、推拿、耳针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有效缓解了村民的关节痛、失眠、脾胃不适等常见健康问题。

服务不止步于社区。实践团还分组深入村民家中,尤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指导。实践团耐心询问居民身体状况,解答日常保健疑问,并结合当地多发病症,普及简便易行的中医养生知识,帮助群众形成“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一系列志愿服务拉近了中医药与村民的距离,也增强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与信任。

图为实践团在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做手耳推志愿服务合影。冯晓艳 供图

青春担当:解码中医药振兴乡村密码

青年成长:淬炼“中医药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切实的中医药服务,也对参与的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实践团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在服务中巩固了专业思想,在沟通中提升了实践能力,更在困难中锤炼了团队协作与社会担当精神。

从政策层面的宏观呼应,到田间地头的微观深耕,北京中医药大学“鸢都药韵”实践团以青春之力,在潍坊探索了中医药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种可能。前行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每一次躬身服务、每一次文化传播,都是在为中医药深入乡村积蓄力量。期待这份青春的实践能够成为星星之火,带动更多人关注、支持并参与中医药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让中医药在守护乡亲健康、厚植文化自信、助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成为一股温暖而坚实的支撑力量,让千年药韵在新时代的乡村沃土上生生不息、绵远回响。(通讯员 杨睿舟 冯晓艳)

上一篇:一抹橘红联产业,赋能化州乡村兴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